苏静
-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陕西经济重心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重心路径演变分析
- 环境污染排放的空间特征复杂,往往同时受到经济、产业、人口、政策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关联着工业化的发展,并伴随着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影响日益显著,引起学术...
- 胡琳苏静张侠王琦张文静
- 关键词:经济重心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包括第一复合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第二复合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多旋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和数据中心,每个气象观测子系统都具有飞行器、传感器分系统、指挥控制平台分系统和综合保障平台分...
- 李成伟毛峰刘佳奇徐颂捷夏江峰孟珍李伟孟超龙亚星苏静
- 文献传递
- 陕西省环境气象条件评估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2024年
- 基于陕西省10地市2015—2020年PM_(2.5)浓度实况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统计分析EMI和PM_(2.5)相关性及近年EMI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变化及综合治理措施对陕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2015—2020年EMI可较好地表征和评估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PM_(2.5)浓度变化。2015—2020年EMI呈线性降低趋势,气象条件持续向好。月EMI均呈明显的单谷分布特征,EMI冬半年大,夏半年小。各区域EMI总体上呈关中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的分布特点,关中中部、东部EMI最大。EMI正距平百分比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各年关中均有60%以上面积正距平,其中2016年冬季关中83.0%面积正距平,37.5%面积正距平超过100%。2020年陕西省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2015—2019年均有明显改善,全省PM_(2.5)浓度较前5 a平均降低24.8%,全省气象条件改善使PM2.5浓度较近5 a降低16.4%,排放变化使得PM_(2.5)浓度较前5 a平均下降9.4%,可见,近年陕西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成果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苏静孙娴胡琳林杨王琦
-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贡献率
- 浅谈高空探测中突失现象的预防
- 2006年
- 苏静曹红利
- 关键词:高空探测探空站
- HMP45D温湿传感器校准前后质量分析
- 2012年
- 对2011年陕西省气象计量检定所撤换回来的温湿度传感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30台,依据《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方法》对其分别校准,通过比对分析校准前后的数据,总结出:温度校准点的选择最少需要三点,即0o C、零下低温点、高温点;湿度传感器需缩短校准周期;对温湿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才能提高测量精度。
- 鲁物婷武安邦苏静
- 关键词:示值误差
- 西安雨量雷达估测降水准确性分析
- 2023年
- 利用X波段全固态多普勒雨量雷达资料和相应的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西安2021年9月和10月两次持续降水过程的降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雨量雷达反演降水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从两次降水过程整体变化趋势分析,雨量雷达估测的降水量能较好地表现出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雨量雷达反演的降水量小时数据与地面观测小时降水数据的相关性为0.852;当小时降水量达到2.0 mm以上时,雨量雷达数据准确性较高。
- 高山苏静张高健曹梅任丹阳
- 关键词:雨滴谱降水监测
- 西安地区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2007—2011年西安泾河基准气候站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西安地区日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年平均混合层厚度日变化在158~1 343m之间,呈现出夜间小,正午前后大的变化趋势;日最大混合层厚度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有所减小,冬半年低夏半年高;年平均日最大混合层厚度与同期降水日呈反向变化,日最大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曹红丽苏静
- 关键词:混合层厚度空气污染物
- 浅谈DJM10型湿度箱的使用
- 2007年
- 苏静
- 关键词:湿度检定箱检定结果
- 多普勒天气雷达(CB)发射机组件测试维修系统的设计
- <正>新一代天气雷达(CB)测试维修系统,主要用于省级测试维修场合。该测试维修系统作为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经过两年的设计和调试,达到项目合同书的技术要求。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建立了雷达发射机组件脱机维修环境,该系统对发射...
- 李崇福毛峰苏静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气象观测系统,包括第一复合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第二复合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多旋翼无人机气象观测子系统和数据中心,每个气象观测子系统都具有飞行器、传感器分系统、指挥控制平台分系统和综合保障平台分...
- 李成伟毛峰刘佳奇徐颂捷夏江峰孟珍李伟孟超龙亚星苏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