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霞
- 作品数:58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先秦'恬惔'养生观产生于社会批判
- 《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到西汉时期,其中的养生篇章是中医养生学的基石,包含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的养生观内涵丰富,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精神所在:'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
- 申瑞华胡晨霞刘焕兰
-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社会批判先秦时期
- 文献传递
- β-榄香烯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不同分子亚型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以不同转移潜能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设空白对照组及药物组,药物组以不同浓度β-榄香烯溶液作用细胞24h与48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检测β-榄香烯对两种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此外,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结果:β-榄香烯对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高转移细胞MDA-MB-231抑制作用更强,对于MCF-7细胞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3.45±0.43),(43.05±0.56)μg/ml,对MDA-MB-231细胞24h,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20±0.61),(8.30±0.27)μg/ml。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榄香烯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当β-榄香烯浓度为25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达到49.2%,对MCF-7只有15.5%。此外,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当β-榄香烯浓度达到10μg/ml时就能抑制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β-榄香烯能够抑制MCF-7、MDA-MB-231的细胞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且对高转移性细胞株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示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郭婷婷黄炜平胡晨霞杨科李建国王剑张奉学王洪琦
- 关键词:Β-榄香烯MCF-7MDA-MB-231乳腺癌
- 中医院校传统课程教研室内涵建设与实践
- 2024年
- 教研室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组织,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及培养师资队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关注教研室内涵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中医院校传统学科课程教研室如何在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基础上,守正创新,践行新时代高校社会基本职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 胡晨霞王倩方春平李海燕杨蕾吴庆光李盛青刘明平
- 关键词:中药学
- 肺癌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及其与热证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法从人体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分离纯化HSP70-PC,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肿瘤来源HSP70-PC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效应及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结果:①热证癌PC组和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所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热证癌PC组较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均有明显增高趋势。③肺癌患者远端正常肺组织HSP70-PC未见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杀伤效应也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人类肺癌组织HSP70-PC能够诱导针对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抗瘤效应很有可能与热证存在相关性。
- 王洪琦胡晨霞胡玲申维玺赵健祁岩超韩霞李建国张正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肿瘤疫苗证候肺癌
- 白花蛇舌草诱导HSP_(70)表达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诱导HSP_(70)表达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病理改变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中药处理后的H22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采用HSP_(70)单抗封闭技术分为白花蛇舌草未封闭、封闭,党参未封闭、封闭及RPMI-1640空白对照共5组,观察各组移植瘤小鼠瘤组织、胸腺及脾脏的病理改变及外周血CD4^+、CD8^+表达情况。结果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肿瘤组织坏死较为明显,胸腺皮质及脾脏白髓增厚,可见大量巨噬细胞;白花蛇舌草封闭组,党参未封闭及封闭组肿瘤组织的坏死、胸腺及脾脏的病理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脾脏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外,未见其他明显不同。白花蛇舌草未封闭、封闭和党参未封闭、封闭组CD3^+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CD8^+、封闭组CD4^+表达明显上调。党参未封闭及封闭组CD4^+、CD8^+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也有所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白花蛇舌草处理的H22肝癌细胞能一定程度提高小鼠对同种移植瘤的主动免疫抗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HSP_(70)表达,增强其免疫原性有关。
- 胡玲王洪琦崔娜娟胡晨霞李建国叶丽萍
-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肝癌肿瘤免疫学HSP70表达
- 6-姜烯酚介导Hedgehog/Gli1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Hedgehog(Hh)通路转录因子Gli1表达及6-姜烯酚介导Hh/Gli1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慢病毒建立过表达Gli1基因MDA-MB-231稳转细胞株;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Gli1过表达效率;CCK-8和EdU实验检测Gli1表达及6-姜烯酚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MDA-MB-231-Gli1过表达稳转细胞株,当Gli1基因过表达时,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提高,MDA-MB-231细胞中Hh通路基因Gli1,EMT标志基因Vimentin及Hippo通路基因YAP、TEAD4表达升高;应用Hh/Gli通路抑制剂Gant61抑制Gli1表达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应用6-姜烯酚处理细胞其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减弱,且Hh通路基因Gli1、Vimentin、YAP、TEAD4蛋白表达降低。结论Gli1基因能促进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6-姜烯酚能够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转录因子Gli1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 林嘉怡柯乔丹吴锦如李梦杰黄霞胡晨霞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GLI1迁移
- 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分为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和非广东籍湿热组、正常组共4组,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分别对各组进行HLA-A、B及DRB1基因分型检测。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的HLA各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两组之间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差异分析运用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A*02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明显低于广东籍正常质组(P<0.01)。广东籍湿热体质组HLA-B*15、B*46等位基因表型频率显著低于非广东籍湿热体质组(P<0.05)。结论广东籍湿热人群与非广东籍湿热人群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基础。HLA-A*02可能是广东籍湿热体质人群的保护性基因。
- 王洪琦唐芸刘含胡晨霞
- 关键词:湿热证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广东汉族
- 肺癌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抗瘤免疫效应研究及其与热证的相关性
- 胡晨霞
- 关键词:肿瘤疫苗肺癌热休克蛋白证候
- 文献传递
- 导师制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针对目前高校本科生多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在科研创新实践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对培养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学校中药学教研室招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并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
- 李耿吴庆光胡晨霞刘明平王倩
-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 不同中医疗法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中医治法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理,本研究选取中医心痛病发作期的3种常用治法:活血祛瘀法、通阳豁痰法和芳香温通法。通过血清药理实验,探讨这3种不同治法相应的代表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把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药进行灌胃,以制备含药血清。然后把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体外缺氧/复氧的大鼠心肌细胞,用TUNEL法观察不同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3种代表方的高剂量血清组间比较,以及低剂量血清组组间比较,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冠心苏合胶囊高、低剂量血清组作用效应最强;②3种代表方各自高、低剂量血清组间比较,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3种方药的作用效应存在着量效关系。结论3种治法的代表方含药血清均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3种治法当中,降低细胞凋亡率芳香温通法作用效应最强,其次为通阳豁痰法,再次为活血祛瘀法。
- 梁幼雅刘四军张熔文胡晨霞
- 关键词:细胞凋亡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