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巧红

作品数:76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电穿孔
  • 11篇穿孔
  • 9篇药物
  • 9篇离子导入
  • 9篇给药
  • 8篇经皮渗透
  • 8篇吉非替尼
  • 7篇体外
  • 7篇分子
  • 6篇聚合物胶束
  • 6篇胶束
  • 5篇蛋白
  • 5篇盐酸
  • 5篇药剂学
  • 5篇凝胶因子
  • 5篇羟基喜树碱
  • 5篇教学
  • 4篇电穿孔技术
  • 4篇盐酸丁卡因
  • 4篇乳糖

机构

  • 39篇广东药学院
  • 22篇浙江大学
  • 19篇广东药科大学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中医药...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浙江医药高等...
  • 1篇广东温氏大华...
  • 1篇广州卫生职业...

作者

  • 76篇胡巧红
  • 17篇秦凌浩
  • 16篇梁文权
  • 10篇许东航
  • 10篇叶连宝
  • 10篇王晓明
  • 7篇包家立
  • 7篇王晓明
  • 4篇石春勤
  • 3篇荣利
  • 3篇罗娇艳
  • 3篇李晓芳
  • 3篇姜羽凤
  • 3篇平其能
  • 3篇钦富华
  • 3篇赵瑞芝
  • 3篇张彦焘
  • 3篇冯冰虹
  • 2篇袁银松
  • 2篇叶国健

传媒

  • 9篇中国现代应用...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广东药学院学...
  • 4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药学学报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中国药事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9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介绍脂质体经皮促渗机制,脂质体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脂质体与化学促渗剂、离子导入、电穿孔等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前体脂质体、超变形脂质体、柔性纳米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来综述近年来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胡巧红许东航梁文权
关键词:脂质体经皮给药化学促渗剂
文献传递
醋柴胡小分子水溶性部位对甲氨蝶呤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醋柴胡小分子水溶性部位(MHE)对甲氨蝶呤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甲氨蝶呤或甲氨蝶呤联合MHE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丛采血,利用20%高氯酸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非隔室模型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甲氨蝶蛉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增加16.6%,AUC0-∞增加33.8%,生物半衰期(t1/2)延长了1.2倍,平均驻留时间(MRT0-t)增加了26.1%,而药物清除率(CL)下降了20.3%,但2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HE具有增强甲氨蝶呤生物利用度的趋势,二者联合用药需要关注毒副反应的发生。
肖傅文胡巧红刘春萍赵瑞芝
关键词:醋柴胡甲氨蝶呤P-糖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阳离子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口服阳离子微球,考察天然阳离子物质壳聚糖(CHS)的加入对蛋白微球的粒径、电动电势、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CHS)为载体材料,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PLGA/CHS)阳离子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处方。建立准确而简便的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微球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处方为:BSA浓度为150g·L-1、PLGA浓度为8%、外水相体积为80mL、壳聚糖浓度为0.2%。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6.9±5.5)μm,为表面荷正电的阳离子微球[ζ电势=(10.0±0.6)mV],包封率为(75.4±4.6)%,载药量为(9.3±0.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壳聚糖的加入均能减少突释,延缓药物的释放。结论与PLGA微球相比,制得的PLGA/CHS阳离子微球表面带正电,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以延缓药物释放,同时减少突释现象。
靳美霞蔡欧张彦焘胡巧红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
十一酸睾酮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TU)自微乳化制剂。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绘制和自乳化效率的评价筛选TU自微乳化制剂处方,用HPLC测定药物的含量,考察制剂经高温和光照的影响因素试验后的质量。结果以辛癸酸甘油酯为油相、Cremophor EL/Tween 85(1:4)为混合乳化剂、油相与乳化剂重量比1:1作为TU自乳化制剂介质的处方,在不同介质能迅速形成自微乳液。经高温10d放置,TU自乳化制剂的质量未发生变化,光照10d后药物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制备了不含助乳化剂的TU自微乳化制剂,适合于进一步制成软胶囊。
钦富华陈海靓胡巧红梁文权
关键词:十一酸睾酮自乳化处方
HPLC测定吉非替尼中的有关物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吉非替尼中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_(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40℃,流速1.0 m L·min^(-1),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缓冲液(1.5 g乙酸铵中加入1 L水溶解,加氨水调p H8.50±0.0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7 nm,进样量20μL。结果杂质Ⅰ~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101~1.2020、0.1940~3.880、0.2000~4.000、0.1920~3.8400、0.1952~3.904、0.2020~4.0400、0.1950~3.900、0.2022~4.0480、0.1920~3.8440μg·m L^(-1);检测限(S/N=3)分别为225、44.5、48.0、59.4、77.6、75.2、72.0、144、291 ng·m L^(-1)。结论所用方法灵敏、专属、准确,适用于吉非替尼有关物质的测定。
叶连宝杨杰波吴杰郑奕丹胡巧红
关键词:吉非替尼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检测限稳定性
活性保护剂对微球中蛋白活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考察活性保护剂对微球中蛋白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SOD-PLGA微球,采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SOD蛋白浓度,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测定SOD活性,考察多糖、多元醇、表面活性剂等活性保护剂对SOD活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保护剂之间是否有联合作用及保护剂含量对SOD活性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活性保护剂对SOD活性均有保护作用。BSA和β环糊精有协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保护剂用量的增加,活性保护作用增强。结论BSA和β环糊精较好的保护了PLGA微球中SOD的活性。
许东航胡巧红梁文权袁银松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微球稳定性
脂酰丙氨酸酯同系凝胶因子的合成与成胶因素的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合成十四、十六、十八酰丙氨酸甲酯,并对其胶凝能力进行考察。方法以丙氨酸甲酯,十四、十六、十八酰氯为原料,合成十四、十六、十八酰丙氨酸甲酯,采用IR、1H-NMR、MS确证其结构,对不同溶剂、不同温度及不同链长的胶凝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该类凝胶因子可以在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十四、十六、十八酰丙氨酸甲酯在注射用大豆油和中链脂肪酸三甘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中的最低成胶浓度分别为11.9、7.2、8.5 mg/ml和18.7、12.3、13.4 mg/ml;3种凝胶因子在大豆油中的胶凝焓变分别为74.74、51.70 kJ/mol和61.61 kJ/mol。结论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胶凝能力,可以作为局部给药的长效药物载体。
叶连宝秦凌浩王晓明胡巧红
关键词:凝胶因子
反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原料药中吉非替尼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以乙腈-0.15%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通过对流动相组成、缓冲溶液浓度、p H值、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原料药中吉非替尼及其有关物质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以乙腈-0.15%醋酸铵缓冲溶液(p H 8.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5 nm,在40℃柱温下采用梯度洗脱可较好地分离原料药中吉非替尼及其9种有关物质;吉非替尼及其有关物质的质量浓度在0.012 0~4.202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检出限为0.001 7~0.094 1μg/m L,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9.7%~100.9%和0.06%~0.70%。该法已成功应用于吉非替尼原料药主成分及有关物质的同时测定,且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吉非替尼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标准。
吴学昊罗安叶连宝陈智万强范华均胡巧红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原料药吉非替尼
十一酸睾酮自乳化软胶囊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十一酸睾酮自乳化软胶囊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各组分所占的质量比为:十一酸睾丸素为0.1-20%,油相为7-80%,乳化剂为17-90%。将十一酸睾酮溶解于油相中,按比例将乳化剂混合形成均一的溶液,装入软胶囊。口服后...
胡巧红梁文权钦富华
文献传递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考察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甘草次酸(GA)修饰PEI-PLGA(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GA-PEI-PLGA纳米粒。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在0.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p H 7.4)中的释放特性,并与游离药物进行比较;对载药纳米粒的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 8 h时,HCPT/GA-PEI-PLGA纳米粒中HCPT的累积释放率约为43%,显著低于游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约80%);48 h时,载药纳米粒中HCPT的累积释放率为82%,而游离HCPT已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达97%)。由此可见,经GA-PEI-PLGA纳米粒包载后,HCPT表现出一定的缓释作用。模型拟合结果表明,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曲线与Higuchi模型拟合度最好,拟合方程为Q=0.1296t 1/2-0.0069(R2=0.9624)。结论 GA-PEI-PLGA纳米粒可延缓HCPT的释放,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吴得天梁劲康胡巧红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体外释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