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国清

作品数:96 被引量:4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鼻咽
  • 43篇鼻咽癌
  • 33篇肿瘤
  • 32篇细胞
  • 20篇咽肿瘤
  • 20篇鼻咽肿瘤
  • 10篇预后
  • 10篇疗效
  • 10篇放疗
  • 9篇蛋白
  • 9篇晚期
  • 9篇癌细胞
  • 8篇血管
  • 8篇周期
  • 8篇细胞周期
  • 8篇疗法
  • 8篇内皮
  • 8篇化疗
  • 7篇胃癌
  • 7篇鼻咽癌细胞

机构

  • 8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三峡大学第一...
  • 3篇三峡大学
  • 3篇襄阳市中心医...
  • 3篇淄博市中心医...
  • 2篇郧阳医学院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作者

  • 96篇胡国清
  • 17篇胡广原
  • 14篇袁响林
  • 11篇于世英
  • 9篇龙国贤
  • 8篇唐曦
  • 7篇梅齐
  • 6篇许新华
  • 6篇汪锐
  • 6篇刘东伯
  • 6篇石小燕
  • 5篇薛峰
  • 5篇李道俊
  • 5篇邱红
  • 5篇付强
  • 4篇燕海姣
  • 4篇胡健莉
  • 4篇肖旭轩
  • 4篇王峻峰
  • 4篇黄河

传媒

  • 16篇肿瘤防治研究
  • 8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中华放射肿瘤...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第八届全国鼻...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14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癌患者营养状态变化调查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观察接受诱导化疗继之同步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态变化情况。方法:纳入117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定期进行问卷式调查,同时行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等血液学检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继之同步放化疗后出现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减低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治疗后缓慢恢复;主观整体营养状态在诱导化疗后略有改善,同步放化疗后显著恶化,治疗后12个月内缓慢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接受诱导化疗继之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血清营养状态及主观营养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均会明显受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影响,应重视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态的变化,给予患者个体化饮食咨询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沈梅竹龙国贤孙伟张琳丽罗敏胡国清
关键词: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鼻咽癌营养状态
放射治疗脑转移癌54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1996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对我科 5 4例脑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全脑放射剂量达 30Gy后追加照射 2 0~ 2 4Gy或 16~ 18Gy。 结果 全脑照射剂量达 30Gy后未作追加照射的 8例 1年内全部死亡 ,作追加照射的 4 6例 ,1年存活率达5 8.7% ,2年存活率达 2 1.7%。 5 4例病人经全脑放射治疗后总缓解率为 77.5 %。结论 脑转移癌采用放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延长生存时间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齐卫卫胡广原胡国清
关键词:脑转移癌放射疗法临床疗效姑息性治疗
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mg/m2,总量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小时,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CTC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9例,SD19例,PD6例,临床有效率为26.47%(9/34),临床受益率为82.35%(28/34),初治和复治患者的RR率为42.86%和15%(P<0.05),CBR率分别为92.86%和75%(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胡广原周宁刘灿胡国清梅齐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术后病理证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单纯放疗(RT)以及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组,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其中病灶未完全切除患者共62例。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TMZ)以及单纯放射治疗(RT)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P<0.05)。RT-TMZ组中位生存期为16.2月,RT组仅10.7月(P<0.05)。RT-TMZ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4%和46.5%,明显高于单纯RT组(P<0.05)。而RT-TMZ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呕吐。结论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胡广原梅齐刘灿熊慧华胡国清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鼻咽癌组织中Cox-2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NPC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病例随访达5年以上,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在NP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63/86),与原发灶范围(P<0.05)、颈淋巴结转移(P<0.05)和肿瘤分级均密切相关,P<0·05,且与预后有关,生存期≤5年组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84.4%)显著高于生存期>5年组(61.0%),P<0·05。结论:Cox-2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有用指标;Cox-2选择性抑制剂有望成为NPC防治的新靶点。
许新华胡国清薛峰李道俊陈燕付向阳张小红
关键词:基因表达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干燥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常规放疗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加重味觉障碍、龋齿、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其症状迁延、进行性加重而无有效控制方法,以致牙齿疼痛、睡眠障碍、不愿与人交流,心情长期压抑、烦躁易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口干机理的研究国内外大多局限于唾液腺实质细胞受损,防治方法除了减少唾液腺照射剂量、应用放疗保护剂、康复理疗外,尚尝试腮腺自体移植、腮腺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及腮腺器官工程研究、应用胆碱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剂、唾液代用品等。部分治疗不可能根本改善腺体功能。因为唾液分泌调节是完全神经反射性的。放射性损伤涉及反射弧多部位受损、功能异常,单纯效应器修复是不够的。此外,放疗旁观者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程度尚不明确。
刘英杰胡国清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干燥
EB病毒感染与致鼻咽癌机制研究进展
2007年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l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燕海姣胡国清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基因鼻咽肿瘤
西黄丸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西黄丸与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S180细胞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灌胃并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西黄丸组(2.0g.kg-1,ig)、5-Fu组(0.02g.kg-1,ip)、联合用药组(西黄丸,2.0g.k-g1,ig;5-Fu,0.02g.kg-1,ip)。小鼠接种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停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称瘤重,计算瘤重抑制百分率。结果西黄丸组抑瘤率28.1%,5-Fu组抑瘤率35.3%,联合用药组抑瘤率55.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抑瘤率高于单用西黄丸或5-Fu组(均P<0.05)。结论西黄丸和5-Fu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
唐曦胡娅胡国清
关键词:西黄丸氟尿嘧啶S180肉瘤抑瘤率
单次大剂量电子束照射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电子束术后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瘢痕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  1 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 0 8例术后瘢痕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结果  (1 )研究组瘢痕复发率为 1 1 .1 %(6/5 4) ,对照组为 1 2 .9% (7/5 4) ,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2 )皮肤晚期损伤 ,研究组 1级 4例 ,2级 1例 ;对照 1级 3例 ,2级 2例 ,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电子束单次大剂量照射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有效方法 ,耐受性良好 ,与传统的分次照射相比 ,有治疗周期短 ,花费低 ,剂量分布好等优点。
袁响林胡长耀胡国清于世英肖仁兰
关键词:瘢痕放射疗法电子束照射
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2000年
胡国清何帮顺胡伟国
关键词:美施康定癌性疼痛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