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青勉

作品数:72 被引量:408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中毒
  • 31篇一氧化碳
  • 29篇一氧化碳中毒
  • 26篇急性
  • 15篇脑病
  • 15篇急性一氧化碳
  • 15篇迟发
  • 15篇迟发性脑病
  • 14篇急性一氧化碳...
  • 12篇百草枯
  • 11篇重度一氧化碳...
  • 10篇急性重度
  • 9篇中毒患者
  • 9篇急性重度一氧...
  • 8篇一氧化碳中毒...
  • 8篇乳酸
  • 7篇乳酸清除率
  • 7篇清除率
  • 6篇心肌
  • 6篇预后

机构

  • 5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7篇哈励逊国际和...
  • 2篇衡水市第五人...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71篇肖青勉
  • 69篇王维展
  • 29篇刘永建
  • 27篇高珣
  • 26篇马国营
  • 23篇王璞
  • 22篇朱保月
  • 21篇齐洪娜
  • 18篇李百艳
  • 18篇李敬
  • 13篇王璞
  • 12篇李雅琴
  • 10篇刘倩
  • 10篇韩永燕
  • 9篇李伟
  • 9篇李伟
  • 8篇王岚
  • 7篇赵玲俊
  • 7篇李佳
  • 7篇刘倩

传媒

  • 12篇中华劳动卫生...
  • 6篇临床急诊杂志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纳多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早期诊断指标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59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以发病6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所有入选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不吸氧条件下抽取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同时计算乳酸清除率。同时采静脉血3mL检测Copeptin、BNP、cTnI。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DEACMP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高压氧治疗、甘露醇、胞磷胆碱、脑细胞营养剂治疗;B组:大剂量胞磷胆碱3.0g治疗;C组:大剂量胞磷胆碱3.0g联合金纳多70mg静滴综合治疗;治疗后7d复查BNP、MDA、LPA、AP,比较两组患者DEACMP临床疗效。结果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比较,昏迷时间、接触CO时间、初始血乳酸、6h的乳酸清除率和Copeptin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24hCopeptin水平(2.52±0.58)与6hCopeptin水平(7.31±0.95)差值比较低乳酸清除率组24hCopeptin水平(13.08±1.96)与6hCopeptin水平(2.65±0.57)差值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乳酸清除率组24hBNP(2576.20±84.84)、cTnI(2.74±0.53)水平与6h(2085.34±56.20)、(1.22±0.41)差值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24hBNP(2323.18±94.73)、cTnI(1.86±0.19)水平与6h(2114.30±60.93)、(1.24±0.23)差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DEACMP发生率41.16%较高乳酸清除率组11.39%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A、B、C三组间BNP、MDA、LPA、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与治疗前比较,BNP、MDA、LPA、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C组BNP(4
王维展李敬马国营朱保月肖青勉高珣张谨超王岚李雅琴王璞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乳酸清除率和肽素脑钠肽金纳多
大黄为主组方治疗百草枯中毒及防纤维化临床研究
王维展李敬马国营李娜王璞肖青勉李百艳刘永建王岚李雅琴
百草枯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后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研究出以大黄为主组方研究出百草枯中毒解毒一、二号方,对2012年3月—2015年10月该院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毒物...
关键词:
关键词:解毒方
MHR和SII早期联合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变化,探讨其早期联合检测对ACO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毒组30例、中度中毒组35例和重度中毒组5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情况分为DEACMP组17例和预后良好组10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MHR、SII、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患者60 d内DEACMP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COP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HR和SII对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不同中毒程度患者MHR、SII、IL-18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度高于轻度,重度高于中度、轻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DEACMP发生率分别为0,5.71%和27.27%,有统计学差异(χ^(2)=14.777,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OP患者中毒程度与DEACMP发生率呈正相关(r=0.64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SII水平升高均是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OR=7.757、5.169,均P<0.01)。入院时MHR、SII、IL-18、CRP及MHR+SII预测发生DEACMP的AUC分别为0.840、0.862、0.771、0.706和0.899,MHR和SII联合应用预测能力优于MHR、SII、IL-18和CRP(P<0.05)。结论MHR和SII是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MHR和SII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ACO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齐洪娜李佳宫平米晓璐王园园肖青勉王维展王璞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尿NGAL联合血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related lipid carrying protein,NGAL)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PP患者108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并根据观察组诊断结果及28 d生存情况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51例,存活组57例,依据各自检测结果分析NGAL、NLR与APP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探讨NGAL、NLR两者联合对APP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GAL、NL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NGAL、NL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NGAL、NLR与APP患者28 d死亡呈正相关,2d时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638(P<0.01);NGAL、NLR及两者联合对死亡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69、0.905.结论NGAL+NLR联合检测对APP患者28 d死亡早期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朱保月肖青勉高珣李伟杜艳雪刘永建王璞王维展
关键词:百草枯百草枯中毒预后
心绞痛发作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2008年
王维展王岚赵玲俊李雅琴马国营王璞李百艳肖青勉英俊歧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发作高血压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CLBBBB受体阻滞剂
应激性心肌病致心室纤颤抢救成功1例体会被引量:6
2012年
应用美托洛尔和葛根素成功救治1例应激性心肌病(SCM)致心室纤颤(VF)患者,报告如下.
马国营赵玲俊王璞肖青勉李敬王维展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心室纤颤儿茶酚胺美托洛尔葛根素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该院ASCOP患者32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组(D组),A组给予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4组均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和72 h在不吸氧条件下取1 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同时计算LCR。比较4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及6、24和72 h LCR。观察4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D组患者6和24 h LCR明显高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6、24和72 h急性生理学和APACHE状况Ⅱ评分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4组的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ASCOP患者能有效地提高LCR,降低急性生理学和APACHEⅡ评分,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齐洪娜孔繁托王磊肖青勉王维展李雅琴
关键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神经节苷脂乳酸清除率预后
早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乳酸清除率与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MP)迟发性脑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于2020年3月,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96例ASCM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0 d,按患者转归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24 h BIS均值及治疗24 h LCR,根据24 h LCR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LCR组(LCR>15%)及低LCR组(LCR≤15%),分析BIS均值、LCR与DEACMP的相关性及两者单独及联合对DEACMP的预测价值,比较高LCR组与低LCR组患者临床资料。BIS、LCR及两者联合对DEACMP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DEACMP组患者入院24 h BIS均值和治疗24 h LCR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LCR组比较,高LCR组患者DEACMP患病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BIS均值、LCR与DEACMP均呈负相关性(r=0.760、0.546,P<0.01),BIS均值、LCR及两者联合对DEACMP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47和0.902。结论临床可通过早期BIS与LCR联合检测为ASCMP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有效指导。
刘永建刘桓王双豹肖青勉孙爱慧李雅琴王维展
关键词:中毒脑电双频指数乳酸清除率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迟发性脑病
PI联合Pv-aCO_(2)/Ca-vO_(2)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索外周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EICU 2021年8月—2024年8月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初始复苏3 h PI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PI≥1.4,B组PI<1.4;A组患者依据Pv-aCO_(2)/Ca-vO_(2)再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A1组Pv-aCO_(2)/Ca-vO_(2)≤1.23,A2组Pv-aCO_(2)/Ca-vO_(2)>1.23。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group,LCR)、入ICU时及第3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in,SOFA)及28 d病死率。结果:B组第3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28 d病死率均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T3 d APACHEⅡ评分、T3 d SOFA评分、28 d病死率均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3 h LCR高于A2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与LCR呈正相关(r=0.507,P<0.001),Pv-aCO_(2)/Ca-vO_(2)与LCR呈负相关(r=-0.536,P<0.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初始液体复苏3 h PI、Pv-aCO_(2)/Ca-vO_(2)与乳酸清除率相关,PI联合Pv-aCO_(2)/Ca-vO_(2)可初步评估预后,复苏3 h PI≥1.4,Pv-aCO_(2)/Ca-vO_(2)≤1.23预后最佳。
刘倩王啸袁会敏肖青勉王维展王璞
D-二聚体与白蛋白比值联合乳酸评价EICU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D-dimer to albumin ratio,DAR)联合乳酸(lactic acid,Lac)与EICU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4年6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条件的患者20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个人史及既往病史等情况,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及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血常规、D-D、ALB、La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根据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9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炎性指标、组织灌注指标以及DAR,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随访28 d,根据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AR对该类患者群的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MedCalc软件比较常规观察指标与DAR评估的差异性。结果: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更多见(79.4%,P<0.01);与脓毒症非休克组相比,脓毒性休克患者的DAR、Lac、PCT、以及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脓毒症患者入EICU 24 h内的DAR与Lac、PCT均有一定的正相关,其中与SOFA评分相关性最强(r=0.512,P<0.001)。绘制DAR及Lac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DA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预测价值较高(AUCDAR=0.660,AUCLac=0.618);经MedCalc软件分析,DAR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47.4%,最佳界值为0.47(Youden index=0.229);与Lac联合检测并未发现预测价值有明显提高(AUC联合=0.663,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AR≥0.47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DAR<0.47组(χ^(2)=9.503,P=0.002),且EICU住院时间、接受机械通
韩永燕杨俊礼孟会敏姚皓王璞肖青勉王维展
关键词:脓毒症D-二聚体白蛋白预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