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该院ASCOP患者32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组(D组),A组给予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4组均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和72 h在不吸氧条件下取1 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同时计算LCR。比较4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及6、24和72 h LCR。观察4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D组患者6和24 h LCR明显高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6、24和72 h急性生理学和APACHE状况Ⅱ评分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4组的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低于A、B、C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ASCOP患者能有效地提高LCR,降低急性生理学和APACHEⅡ评分,减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分析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MP)迟发性脑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于2020年3月,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96例ASCM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0 d,按患者转归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24 h BIS均值及治疗24 h LCR,根据24 h LCR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LCR组(LCR>15%)及低LCR组(LCR≤15%),分析BIS均值、LCR与DEACMP的相关性及两者单独及联合对DEACMP的预测价值,比较高LCR组与低LCR组患者临床资料。BIS、LCR及两者联合对DEACMP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DEACMP组患者入院24 h BIS均值和治疗24 h LCR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LCR组比较,高LCR组患者DEACMP患病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BIS均值、LCR与DEACMP均呈负相关性(r=0.760、0.546,P<0.01),BIS均值、LCR及两者联合对DEACMP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47和0.902。结论临床可通过早期BIS与LCR联合检测为ASCMP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有效指导。
目的:探索外周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EICU 2021年8月—2024年8月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初始复苏3 h PI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PI≥1.4,B组PI<1.4;A组患者依据Pv-aCO_(2)/Ca-vO_(2)再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A1组Pv-aCO_(2)/Ca-vO_(2)≤1.23,A2组Pv-aCO_(2)/Ca-vO_(2)>1.23。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group,LCR)、入ICU时及第3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in,SOFA)及28 d病死率。结果:B组第3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28 d病死率均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T3 d APACHEⅡ评分、T3 d SOFA评分、28 d病死率均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3 h LCR高于A2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与LCR呈正相关(r=0.507,P<0.001),Pv-aCO_(2)/Ca-vO_(2)与LCR呈负相关(r=-0.536,P<0.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初始液体复苏3 h PI、Pv-aCO_(2)/Ca-vO_(2)与乳酸清除率相关,PI联合Pv-aCO_(2)/Ca-vO_(2)可初步评估预后,复苏3 h PI≥1.4,Pv-aCO_(2)/Ca-vO_(2)≤1.23预后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