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娟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高分辨MRI诊断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经病理证实为原发直肠癌且术前行3.0T直肠2D高分辨MRI检查患者的影像学和术后病理资料,纳入患者的手术时间需距术前MRI检查不超过2周,排除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者以及MRI检查后未行手术者。MRI扫描序列包括高分辨矢状位、冠状位、正交轴位T2加权像(T2WI),重复时间为3000-4000 ms,回波时间为77-87 ms,层厚均为3 mm,无间隔扫描,视野为18-22 cm。两名腹部MRI诊断医师分别测量淋巴结最短径(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观察淋巴结形态、边缘及信号特征。高分辨MRI T2WI评价淋巴结转移标准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和(或)信号混杂。将术前MRI诊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高分辨MRI评价直肠系膜淋巴结及不同短径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高分辨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0.20为一致性极低,0.21-0.40为一致性一般,0.41-0.60为一致性中等,0.61-0.80为高度一致性,0.81-1.00为几乎完全一致。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为(59.3±11.1)岁。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63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3例、绒毛管状腺癌3例;T1期2例、T2期20例、T3期45例、T4期14例;N0期34例、N1期40例、N2期7例;M0期76例、M1期5例。MRI与病理相匹配淋巴结共377枚,168枚(44.6%)为转移淋巴结,58.0%(47/81)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淋巴结短径的中位数为5.4(2.4-18.6)mm,长于未转移淋巴结的短径[中位数3.8(2.0-8.7)mm,Z=10.586,P = 0.000]。�
- 陈琰杨心悦卢宝兰肖晓娟庄晓曌余深平
-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
- DCE-MRI定量灌注参数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_(trans)、K_(ep)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1期)、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_(trans)、K_(ep)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到2017年2月6日。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共计618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间K_(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23,95%CI(0.334,1.911),P=0.005],而两组间K_(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33,95%CI(–0.173,0.639),P=0.260]。结论当前证据显示,K_(trans)可用于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而K_(ep)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大样本原始研究进一步验证。
- 杨心悦肖晓娟卢宝兰余深平
- 关键词:DCE-MRI直肠癌META分析
- 腹股沟疝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斜疝的主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5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按照确诊的疝类型分为直疝组、斜疝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MSCT影像中疝囊颈位置、腹壁下血管移位情况、新月征、是否进入阴囊等参数.结果 结合临床及MSCT表现,确诊直疝及斜疝各34个.直疝疝囊颈均位于腹壁下血管内侧,41.2%(14/34)腹壁下血管外移,61.8%(21/34)伴新月征,23.5%(8/34)的疝进入阴囊;斜疝中64.7%(22/34)的疝囊进入腹股沟管内口,35.3% (12/34)腹股沟管显示不清,88.2%(30/34)疝腹壁下血管向内后方移位,均无新月征,64.7% (22/34)的疝进入阴囊.2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腹股沟直疝、斜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赵晓娟王影肖晓娟余深平
- 关键词:腹股沟疝
- DCE-MRI定量灌注参数鉴别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采用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评价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以探究各参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行术前DCE-MRI扫描且未经新辅助治疗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2例,纳入术前DCE-MRI与术后病理相对应淋巴结203枚(阳性95枚,阴性108枚),测量各淋巴结短径(S)、长径(L)并计算二者比值(S/L),测算各淋巴结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单位体积组织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比较分析良恶性淋巴结各相关参数,并以S=5 mm为界值,进一步分组比较不同短径下良恶性淋巴结各定量灌注参数;绘制相关定量灌注参数的ROC曲线,获取诊断界值。【结果】转移淋巴结的短径(S)及长径(L)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S/L及Ktrans、Kep则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而两组间Ve无统计学差异(P=0.308),Ktrans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界值(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为0.088 min-1(0.69,58.3%,78.9%)。分组分析显示,当S≥5 mm时,转移淋巴结Ktrans、Kep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Ve则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39),Ktrans鉴别二者的诊断界值(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为0.088 min-1(0.675,57.1%,77.9%);当S<5 mm时,转移淋巴结Ktrans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其诊断界值(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为0.087 min-1(0.732,60.5%,81.5%),而两组间Kep、Ve则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可用于鉴别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良恶性,且Ktrans在鉴别短径较小(S<5 mm)的淋巴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杨心悦陈琰肖晓娟杨艳红文自强卢宝兰余深平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磁共振灌注成像
- 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参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对12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于治疗前行直肠常规高分辨MR和IVIM扫描。选择两种b值组合(A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和1 000s/mm2;B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1 000、1 500和2 000s/mm2),拟合计算出两组IVIM参数图,分别测量肿瘤区域单纯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由同一观察者间隔3个月重复测量肿瘤区域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两种b值组合图像所测量D、、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68(0.955,0.977)、0.780(0.688,0.845)和0.957(0.934,0.970);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0.8%,22.4%)、(14.8%,61.9%)、(-45.3%,-10.2%)。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6(0.670,0.908)、0.678(0.392,0.830)和0.910(0.830,0.952);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5.3%,12.4%)、(-39.6%,61.2%)、(-22.6%,22.9%)。结论两种b值组合图像测量直肠癌各IVIM参数的一致性良好,D值和f值测量的可重复性良好。
- 卢宝兰肖晓娟杨心悦陈琰文自强余深平
- 关键词:直肠肿瘤一致性可重复性
- Gd-EOB-DTPA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行肝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检查的36例FNH患者(共46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观察FNH在MRI平扫、多期增强(包括肝细胞期)以及DWI上的影像表现。【结果】146个病灶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信号强度高于肝,6.52%(3/46)病灶内部和/或周围见迂曲血管影;门脉期及平衡期除中心瘢痕外均呈均匀性等或稍高信号。2肝细胞期FNH的信号特点有5种类型:均匀性高信号17.39%(8/46)、不均匀高信号34.78%(16/46)、中央低信号-边缘环形高信号28.26%(13/46)、等信号17.39%(8/46)和稍低信号2.18%(1/46)。316个病灶含有中心瘢痕,其中62.50%(10/16)病灶直径大于30 mm,81.25%(13/16)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3个病灶的中心瘢痕门脉期开始强化,16个病灶的中心瘢痕肝细胞期均呈低信号。436例患者中,12例(20个病灶)行DWI检查,5个病灶呈等信号,14个呈稍高信号,1个呈稍低信号;FNH和正常肝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7±0.047)×10-3 mm2/s、(1.24±0.039)×10-3 mm2/s(P=0.199>0.05),二者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NH绝大多数在Gd-EOB-DTPA肝细胞期呈等或高信号,有助于FNH的诊断。FNH的ADC值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无统计学差异。
- 王影肖晓娟卢宝兰冯仕庭李子平余深平
-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多脾综合征的体部CT表现和综合诊断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多脾综合征(PS)的体部CT表现,提高对PS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结合影像表现,加深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具有完整CT资料PS的病例。CT检查包括胸部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胸腹部脏器和心血管异常及两者的关联性。结果 11例PS中4例心脏无异常,胸腹腔脏器异常表现包括:2例中位水平肝、中位胆囊,3例短胰,2例中肠旋转不良,1例对称性左肺。另外7例心脏存在异常,其中3例为单一性心脏异常,4例为复杂型心脏病;胸腹腔脏器异常表现包括:4例中位水平肝,2例左位肝,3例中位胆囊,1例胆囊缺如,2例左位胆囊,6例短胰,2例中肠旋转不良,4例对称性左肺。11例均见多脾、肝段下腔静脉缺如伴奇静脉/半奇静脉异常连接,其中脾脏5例位于左上腹,6例位于右上腹,胃与脾脏的位置一致。结论 PS是一组多系统畸形,胸腹部CT增强扫描有助于全面的诊断;存在心脏异常者,应行单独的心脏扫描。
- 陈建春孙灿辉肖晓娟邱永友蒲书译谢志能
- 关键词:多脾综合征内脏心脏异常大血管
- 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参数的临床病理相关性
- 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 ) 测定直肠癌定量灌注参数,探究肿瘤微血管灌注、通透性变化及各灌注参数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对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间82例直...
- 肖晓娟
- 关键词: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灌注通透性
- CT在胰腺浆液性寡囊性腺瘤与非浸润性黏液性囊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英文)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在胰腺浆液性寡囊性腺瘤(SOA)与非浸润性黏液性囊性肿瘤(MC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SOA(18例)或非浸润性MCN(19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对两组病例病变发生部位、病变形态、囊腔最大径、囊壁厚度、囊液CT值、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胰管扩张及钙化进行评价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病变发生部位、病变形态、囊壁厚度这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SOA常发生于胰头颈部(11/18例),病变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14/18例),囊壁菲薄均匀,平均厚度为(1.1±0.2)mm。而非浸润性MCN多位于胰体尾(14/19例),病变形态多表现为类圆形(14/19例),囊壁厚薄不均,平均厚度为(2.1±1.0)mm。【结论】胰腺SOA与非浸润性MCN在病变发生部位、病变形态及囊壁厚度这些方面各有特点;CT在鉴别诊断胰腺SOA与非浸润性MCN具有一定价值。
- 卢宝兰杨心悦杨艳红肖晓娟王影余深平
- 关键词:胰腺
- Abernethy畸形的CT和MR诊断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Abernethy畸形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Abernethy畸形6例,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全部病例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或容积再现(VR)后处理。检索1990年-2013年Pub Med上的英文文献,收集具有完整CT和/或MR资料的Abernethy畸形60例,一并纳入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为Ⅱ型Abernethy畸形。文献60例中37例为Ⅰ型,23例为Ⅱ型。29例Ⅱ型Abernethy畸形中,门腔分流部位:脾静脉与肾静脉直接或间接交通15例(51.72%),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直接或间接交通5例(17.24%),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单支直接沟通5例(17.24%),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多支沟通1例(3.45%);另外3例表现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统的单支沟通,分别为肠系膜上静脉与右侧精索静脉2例(6.90%)、肠系膜上静脉与左髂总静脉1例(3.45%)。Ⅰ型Abernethy畸形中,Ⅰa型20例,Ⅰb型17例,均表现为门静脉干血完全向腔静脉分流而不回流到肝脏。66例Abernethy畸形中,17例合并肝内结节(本组3例,文献14例),其中12例单发,5例多发;其中15例为良性结节(88.24%),2例为恶性结节(11.76%)。28例伴发其他器官畸形,其中27例为Ⅰ型患者。结论 CT、MRI可准确对Abernethy畸形进行分型诊断并确定肝外门腔静脉分流的部位。Ⅰ型患者易合并其他脏器畸形;Abernethy畸形患者肝脏结节多为良性结节,少数可转变为恶性结节。
- 黄斯韵李雪华孙灿辉黄勇慧李欣李美芝江肖松肖晓娟李子平
- 关键词:ABERNETHY畸形门腔分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