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术后脑损害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2
- 2001年
- 陈来芳鹿清肖伟
- 关键词:体外循环脑损害护理
- 口服美施康定致呼吸抑制1例抢救体会
- 2007年
- 肖伟高红新蔺玉霞
- 关键词:抢救体会美施康定口服多发肋骨骨折急性中毒胸外伤
- 胸腔镜碘酊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碘酊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疗法不同,分为碘酊硬化剂组25例,滑石粉硬化剂组22例,两组患者均为MPE确诊病例,均行胸腔镜辅助胸膜活检加胸膜固定术,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CR+PR)、平均总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减轻,无急性肺损伤发生。碘酊组术后有效率96.0%,滑石粉组有效率为9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碘酊组不良反应率32.0%;滑石粉组不良反应率63.6%。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ATS碘酊胸膜固定术同滑石粉胸膜固定对治疗MPE有同样疗效,且较滑石粉不良反应少,治疗MPE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洪鲁朱良明孙志钢陈志涛刘海波肖伟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恶性胸腔积液碘酊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影像学变化与临床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影像学变化与心功能改善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术前、术后的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心功能分级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45例患者术后肺纹理均明显减少,心胸比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均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狭窄为主的25例中平均升高12%,以关闭不全为主的20例中LVEF变化不明显9例,升高者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11例。结论:术后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改善明显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
- 方玉松肖伟蔺玉霞焦齐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影像学治疗学术后
- 鼻痂填塞鼻气管导管抢救成功1例
- 2003年
- 肖伟高红新
- 关键词:鼻气管导管抢救措施气道压力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激活的STAT3(p-STAT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PI—Pm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癌组织中STAT3、p-STAT的表达;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检验比较复发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为STAT3表达阳性,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p-STAT3表达阳性。7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中,STAT3、p-STAT3表达阳性的例数分别为61例(84.7%)、39例(54.2%)。本组患者3年生存率54.2%,与其显著相关的因素有:STAT3、p-STAT3的表达、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pN)以及pTNM分期。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手术后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癌组织中STAT3、p-STAT3的表达、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pTNM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3年生存率的显著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朱鹏冲孙志钢肖伟张楠王军王洲朱良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 经皮微波热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经皮微波热消融(PMCT)联合放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周围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PMCT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分别为68.42%、84.21%,对照组分别为36.84%、55.2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89%、39.47%、2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1%、18.42%、7.89%(P均<0.05)。两组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CT联合放化疗治疗周围型NSCLC优于单纯放化疗,且未增加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 潘廷红王洪鲁肖伟孙志钢陈志涛刘海波朱良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微波疗法消融术放射疗法
-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外人工气道的管理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及导管的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 蔺玉霞刘雪梅肖伟
-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道湿化气囊
- 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对照组(C组,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 ml/kg;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左肺接受60 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 min再灌注,于缺血前5 min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 ml/kg;③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n=8),于缺血前5 min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 mg/kg(5 ml/kg),左肺接受60 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 min再灌注。120 min实验结束时,留取各组动物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I/R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及E组(P<0.01),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浆SOD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及肺组织干/湿重比(D/W)较C组及E组显著降低(P<0.05),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指数I/R组明显高于E组与C组(P<0.01),E组显著高于C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E组肺泡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及间质水肿均较I/R组为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周庆玲吴建文方玉松焦齐肖伟
- 关键词:依达拉奉氧自由基缺血再灌注损伤
-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经皮微波热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了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期间接受经皮微波热凝固疗法的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选择同期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病理类型相同、临床分期相同的放疗患者35例作为对照,观察其疗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种方式的生存差异。结果:接受微波热凝固治疗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5/35)、40.0%(14/35)、20.0%(7/35),接受放射治疗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18/35)、22.9%(8/35)、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热凝固疗法对因心肺功能差而不能常规手术或恐惧手术创伤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 孔令德刘海波陈志涛肖伟蔺玉霞陈颖朱良明
- 关键词:肺肿瘤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