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高生
- 作品数:42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余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对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反思被引量:1
- 2013年
- 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从教师角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急功近利、缺乏远见、文化弱化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脱节即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设计者精神文化底蕴不够必定会使设计者的文化艺术思想缺失、设计水准降低。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进行反思并重构,技道齐重,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刘星罗高生
-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教师角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 浅谈产品设计工程技术材料工艺原理
- 2009年
- 一个设计师必须具备文化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才能使产品具有好的功能和外观品质。此外还必需具备科学技术知识.具备相当的工程技术知识,因为工业设计的本质决定了工业设计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结合体。提升对工程技术材料工艺的认识.对完善工业设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工程技术材料工艺原理包括材料原理、材料成型原理以及产品结构设计原理。对这三方面的学有助于对工程技术材料工艺形成清晰的认识.为工业设计学生完备职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 鲍玉龙蔡科罗高生
- 关键词:产品设计材料工艺
- 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谈设计史发展的方向
- 2008年
- 设计历史演化的特点与设计发展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也与当时设计的理论水平紧密相连。理论与实践直接影响设计史的发展方向。本文截取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近三个世纪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工业设计的发展状况来阐述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是怎样的关系,并如何左右着设计的发展的。
- 罗高生
- “为农民而设计”问题探讨
- 2015年
- 家电下乡产品的设计无视农民需求会带来诸多问题。家电下乡产品只有从根本上适应农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消费期望等状况,才有可能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即应"为农民而设计":一些功能的增或减、外观中看与功能好用、便于农民识别与操作以及针对不同地区环境作适当调整。
- 罗高生
- 傅抱石美术遗产与新余抱石文化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傅抱石美术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深深地烙印并积淀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傅抱石美术遗产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抱石文化,择其要者,有夏布文化、书画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及民间手工艺文化等内容。全面调查和研究傅抱石美术遗产,挖掘抱石美术遗产的内在底蕴与潜在价值,可以引领傅抱石美术遗产由基础性的描写、阐释研究转向高层次的抱石文化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新余的文化知名度与城市影响力,还有助于提升新余人民的整体审美水平。
- 罗高生邵阳刘星
- 基于武汉地区网络订餐系统界面设计研究
- 网络加快生活的步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网络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也面临着变革,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并站稳脚跟,是大多数餐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网络餐饮服务市场在这样...
- 罗高生
- 关键词:版式
- 文献传递
-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叶之具”系列
- 2018年
- 罗高生,江西南昌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学术型硕士,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现为新余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三十多篇专业论文和设计作品:科研成果及设计作品多次获奖:主持及参加省、市项目多次:主编两套设计类专业丛书,参与或主持编撰多部著作。
- 罗高生
- 关键词:作品选登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工艺美术
- “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新余学院艺术设计项目式工作室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文章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三段式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出思考,提出"学研产—研产学"项目工作室教学实施的必要性,探讨了项目式工作室教学的课程体系、项目以及教学团队的构建,针对项目式工作室的"学研产—研产学"教学所具有的优势表达了观点。
- 罗高生
- 关键词:教学模式艺术设计
- 基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夏布绣艺术为例被引量:10
- 2021年
- 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非遗生产性保护具有内生一致性。文章阐述了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以及夏布绣技艺、文化元素等生产性保护的关键要素;从夏布绣生产性保护的关键要素角度,分析了服饰品、工艺品和生活用品等3个类别的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基于游客需求的多元化策略、提升品牌形象的文化创意策略和延续非遗传承的关键要素运用策略等3个方面,提出基于夏布绣生产性保护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罗高生黎爱斌林灵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探索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 2009年
- “居”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差别,各国人民形成了自己的居住特色。中国人民向来重视居住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除了崇尚自然环境整体和谐之美外,又强调把人文思想、情感、生活与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
- 李希加罗高生
- 关键词:民居文化地理环境居住环境中国人民气候条件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