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康
- 作品数:164 被引量:5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解剖型乳房假体隆乳设计与选择
- @@自从1993年McGhan公司首先研发并推出解剖型乳房假体(又称水滴形假体、泪滴型假体、410假体)以来,解剖型乳房假体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是根据乳房的三维结构而设计生成的乳房假体,更接近于乳房的解剖生理形态,...
- 罗盛康陈光平
- 关键词:乳房整形
- 文献传递
- 面部年轻化非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6
- 2010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颜面形象的要求也不断增高,使得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成为整形外科日趋重要的研究方向.虽然传统的面部年轻化手术可以显著改善面部的软组织松弛及皱纹,但传统手术大部分都存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恢复慢、切口瘢痕明显等缺点,且可能小现皮瓣坏死、脱发、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 罗盛康陈光平李东妮
-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微创综合疗法
- 共振吸脂在形体雕塑中的应用
- 目的:介绍共振吸脂技术在形体雕塑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方法:共振吸脂技术自91年报导以来,目前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但由于操作较复杂及设备较昂贵,在国内并非普遍应用,我科自去年引进该技术后,针对不同吸脂...
- 徐翔罗盛康孙中生汪海滨刘爱元
- 文献传递
- 股前外侧皮瓣系列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推广应用20年总结
- 徐达传罗盛康张春罗力生钟世镇阮默高建华胡志奇肖添友罗锦辉
- 该课题设计首创(1983年)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首先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皮瓣血管的临床分型,主要皮动脉的体表定位及多普勒检测技术;开展了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的研究,拓宽了皮瓣的应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皮瓣显微外科
- 比较优化脉冲技术与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比较优化脉冲技术与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皮肤增生性瘢痕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优化脉冲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瘢痕治疗后充血、色素沉着改善,瘢痕逐渐变平滑。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半年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4例(占19.2%)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优化脉冲技术,且治疗次数较少。而优化脉冲技术治疗患者的耐受度高、不良反应较少、恢复较快,对瘢痕的充血及色素不均的改善较明显。
- 李东霓蔡冰刘艳华孙中生罗盛康
- 关键词:激光增生性瘢痕
- 假体隆乳术后双层包膜形成文献回顾与原因分析
- 目的 探讨假体隆乳术后双包膜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double capsules"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1月-2015年1月在www.pubmed.com上进行检索,收...
- 汪海滨罗盛康孙中生徐翔
- 关键词:假体隆乳
- 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纳溶液联合肉毒素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观察充填材料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纳溶液联合肉毒毒素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将肉毒素注射于鱼尾纹,额纹,眉间纹等皱纹部位,而后在鼻唇沟,泪沟,眉间纹以及口角处注射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
- 汪海滨罗盛康
- 关键词:透明质酸肉毒毒素年轻化
- 文献传递
- 优化脉冲光结合调Q694nm激光治疗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应用优化脉冲光结合Q694 nm激光治疗褐青色痣合并黄褐斑,研究适合混合色素斑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 李东霓蔡冰刘艳华罗盛康
- 关键词:褐青色痣激光治疗黄褐斑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 胸廓内动脉及其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形态丰满良好的乳房是女性形体审美的标准之一。乳房整形与重建外科应用广泛,手术方式有单纯隆乳术、巨乳缩小术、乳房重建术等。防止术中出血、术后血肿以及保证乳头乳晕的血供等问题备受整形外科医生关注。胸廓内动脉是乳房最主要血供来源,掌握其解剖特点对于提高隆胸手术、巨乳缩小术的安全性及其术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卢燕雪罗盛康
- 关键词:胸廓内动脉乳头乳晕
-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1996年9月至2004年3月,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3例,患者年龄3个月至50岁,瘤体大小1cm×1cm~6cm×9cm,5~10d注射1次,4~6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完成后,随访8~36个月,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5.18%,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治疗手段。
- 唐志荣汪海滨罗盛康
-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注射疗法颌面部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