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正同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麻醉
  • 6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血压
  • 2篇腰硬联合
  • 2篇依托咪酯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全麻
  • 2篇阻滞麻醉
  • 2篇镜检
  • 2篇出血
  • 1篇胆疾病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丁哌卡因

机构

  • 13篇贵港市人民医...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罗正同
  • 11篇李聚禧
  • 9篇农光
  • 4篇梁寿德
  • 2篇周育华
  • 2篇赖桂勇
  • 2篇黄伟芝
  • 1篇李泽均
  • 1篇黄光梅

传媒

  • 3篇华夏医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医学文选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对循环系统影响的大小。方法 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插管,Ⅱ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插管,计录入室时、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2min血压、心率的数值。结果 Ⅱ组诱导后血压下降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诱导后血压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
黄光梅李聚禧农光罗正同梁寿德
关键词:依托咪酯乳剂丙泊酚失血性休克
小剂量氯胺酮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腰 -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 2 0例患者为在腰硬联合麻醉完成的下腹部、会阴部、双下肢手术 ,随机分为 A、B、C、D 4组 ,静脉辅助用药为氯胺酮 ,氯胺酮剂量分别以 0 .1 mg/ kg,0 .2 m g/ kg,0 .3mg/ kg,0 .5 mg/ kg应用于 A、B、C、D四组病例 ,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不同剂量的氯胺酮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本研究麻醉效果优良 ,镇静效果优良率达 82 .5 % ,以 B、C两组镇静效果较理想。血压、心率稳定 ,无呼吸抑制 ,副作用少 ,仅发生 1 6例 ,但各组对牵拉反应尚较敏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镇静、抗焦虑效果好 ,无呼吸抑制 ,副作用较少 。
梁寿德李聚禧梁第杰罗正同
关键词:氯胺酮小剂量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苏醒期评分、心率、呼吸频率、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谵妄、低血压和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用,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不影响术后苏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正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术期
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上肢或肩部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法 ,观察麻醉效果、优缺点、并发症等 ,并综合分析。结果 :5 8例阻滞效果完善 ,10例效果不完善 ,其中 6例辅用静脉镇痛药 ,4例追加尺神经阻滞完成前臂和手部的手术。结论 :改良斜角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法定位明显 ,操作简便 ,效果优良 ,穿破血管风险极少 ,但尺神经区域阻滞不完善 ,较适用于肩部、上臂部手术 ,并利于安置导管行连续阻滞技术 。
梁寿德李聚禧罗正同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
全麻下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全麻下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降压组。其中降压组使用硝酸甘油降压,MAP控制在7.32kPa左右,HR控制在70~90次/min。结果降压组术中脚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无需输血,而对照组需输血3例。控制性降压过程ECG无明显变化,未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清醒良好,无精神和智力异常。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伍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行鼻内窥镜手术方便易施,手术顺利,安全可行。
罗正同李聚禧赖桂勇
关键词:鼻窦炎内窥镜检查
布比卡因中毒1例报告
2001年
农光罗正同
关键词:布比卡因丁哌卡因局部麻醉药注药速度局麻药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在肝胆疾病手术中的应用53例
2001年
罗正同李聚禧农光
关键词:肝胆疾病外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咽通气道置入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口咽通气管置入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56例,ASA I-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口咽通气管组(A 组)和石蜡油口咽通气管组(B 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石蜡油抹于口咽通气管表面。静脉麻醉诱导后插入口咽通气管,记录静脉麻醉诱导前、口咽通气管置入前、置入即刻及置入后5 min 患者 SBP、DBP、HR,以及术中吞咽、躁动和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口咽通气管置入前和 B 组比较, A 组口咽通气管置入即刻和置入后5min 时 SBP、DBP 明显降低,HR 明显减慢(P<0.01)。A 组患者术中呛咳、躁动和术后咽痛、咽部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抑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口咽通气管置入所引起的咽反射和术后咽部不适。
罗正同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口咽通气管咽反射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体会
2001年
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采用静脉快速诱导配合气管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 ,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辅助局部浸润麻醉 ,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 10 4例患者中 7例血压波动较大 ,6例出现轻度心衰 ,绝大部分病例术中均能保持安静状态 ,循环、SpO2 维持良好。本组无麻醉死亡。认为静脉快速诱导配合气管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辅助局部浸润麻醉 ,诱导期短 ,进入手术期快 ,麻醉过程平稳 。
农光李聚禧罗正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外科手术麻醉
33例连续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长时间手术中的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连续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较长时间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左侧卧位辨明骶裂孔,用左手拇指固定,使用18G管内针与皮肤约45°角向头端进针,穿过骶尾韧带有突破感后再送入套管。回抽无血、无液,先注试验剂量,观察无异常后再注全量。根据不同年龄采用0.8%~1.5%利多卡因,每隔60min追加局麻药,药量为首次剂量的1/2。术中常规监测ECG、HR、RR、BP、SpO_2和T。结果:本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对循环影响小,静脉麻醉种类和用量明显减少。无麻醉意外及骶管穿刺后并发症。结论:采用连续骶管阻滞技术可根据手术需要,延长麻醉时间,减少静脉药量,满足手术需要,且操作简便,生理干扰小。
赖桂勇李聚禧罗正同周育华
关键词:连续骶管阻滞小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