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兰 作品数:7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糖尿病治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P-糖蛋白及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已被报道可影响乳腺癌,但具体作用途径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治疗常用的几种药物对乳腺癌耐药细胞系 MCF-7/ADR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表达、功能及化疗敏... 穆兰关键词:糖尿病 治疗药物 P-糖蛋白 化疗敏感性 乳腺癌 二甲双胍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4年 糖尿病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外,尚有抑制多种癌症的作用,并对乳腺癌有独特的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被证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甚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曲妥株单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乳腺癌干细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二甲双胍尚能减低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组织学级别、增加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阐明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的抑制机制。 穆兰 邢芳 肖盟 王欣关键词:二甲双胍 乳腺癌 糖尿病 癌症 发病风险 乳管镜临床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11 2014年 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彩色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等方法,检测的结果均是间接征象,且阳性率较低。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明确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及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在FDS直视下放置定位针可准确判断乳管内病变的位置,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并可对乳管扩张及乳腺炎性病变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FDS作为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一种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肖盟 邢芳 穆兰 王欣关键词:乳管镜 乳头溢液 即刻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开始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即刻乳房重建对术后辅助化疗开始时间(TTC)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3例接受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行即刻乳房重建术,将患者分为即刻重建术组(10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115例)。结果即刻重建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1%和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即刻重建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即刻重建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即刻重建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的中位TTC分别为21d和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即刻重建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但即刻重建术组患者二次手术的发生率高于改良根治术组,尤其是在化疗开始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延长乳腺癌患者的TTC。 刘伟色 穆兰 汤小川 余岳 曹旭晨 王欣关键词:乳房成形术 即刻乳房重建 肿瘤辅助疗法 并发症 高胰岛素对MCF-7/ADR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6年 目的分析高胰岛素对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胰岛素对MCF-7/ADR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胰岛素浓度(0.001、0.005、0.01、0.05、0.10μmol/L)的全细胞培养基干预MCF-7/ADR细胞,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P-gp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gp蛋白表达水平,罗丹明123荧光实验测定P-gp的外排功能变化,MTT法检测MCF-7/ADR细胞活性及化疗敏感性。结果 0.10μmol/L的胰岛素可促进MCF-7/ADR细胞增殖,0.05及0.10μmol/L浓度的胰岛素可增加MCF-7/ADR细胞P-gp m 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并能增加P-gp的外排功能,降低MCF-7/ADR细胞对表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促进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和功能,增加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从而降低MCF-7/ADR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朱楠楠 穆兰 李代清关键词:胰岛素 P糖蛋白 表柔比星 MCF-7/ADR细胞 血糖监测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诱发高血糖的临床特征,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29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期间分为99例血糖浓度<7 mmol/L组和130例血糖浓度≥7 mmol/L组,按随访结束时血糖水平分为130例正常组、61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及38例糖尿病组,165例内分泌治疗组进一步分为76例他莫昔芬(TAM)组及89例芳香化酶抑制剂(AI)组。结果:化疗期间的血糖波动水平在不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组织学分级、肿瘤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截至随访结束共有15例患者死亡,正常组、IGT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1例(6.7%)、5例(33.3%)和9例(60.0%),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其血糖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而TAM组、AI组中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52、4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糖水平越高,随访结束时血糖水平异常的可能性越大,且异常血糖状态会造成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此监测血糖意义重大。 邢芳 肖盟 穆兰 王欣关键词:乳腺癌 化疗 血糖浓度 他莫昔芬 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2010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27例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827例患者中,≤35岁组129例、36~54岁组530例、≥55岁组168例。≤35岁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的患者比例较大,且激素受体阴性率也较高。≤35岁组、36~54岁组、≥55岁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0%、93.6%、94.0%(P〈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4%、91.3%、94.6%(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94.3%、95.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组的患者5年局部复发风险较36~54岁组及≥55岁组患者显著增高,5年远处转移风险高于≥55岁组的患者(P〈0.05),但5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P〉0.05)。结论 ≤35岁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5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仍可接受保乳治疗。 穆兰 肖盟 刘伟色 刘苗 王欣关键词:年龄组 保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