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不同取石器械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不同取石器械取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及池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患者先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再行取石。根据取石器械不同,分为单纯气囊组(54例),单纯网篮组(60例)及网篮联合气囊组(64例),比较各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纯气囊组、单纯网篮组及网篮联合气囊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52/54)、95.0%(57/60)、95.3%(61/6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942)。3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0.5(85.2,410.5)U/L、129.0(59.0,287.0)U/L、100.0(58.2,16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55,P=0.008)。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术后胰腺炎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穿孔发生,但网篮组发生结石嵌顿1例。结论在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的情况下,ERCP取石可优先选用气囊取石,其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升高,且不会发生取石器械嵌顿。
- 双金权翟启智石向阳汪胜林王建宁
- 关键词:取石网篮
- 良性多浆膜腔积液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良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常见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明确诊断的32例良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多浆膜腔积液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56.3%),其次为结核、急性胰腺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希恩综合征(SheehanSyndrome)等。结论:良性多浆膜腔积液病因复杂,经过仔细收集病史、有针对性检查,多能明确诊断。
- 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病因
- 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胆道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
- 内镜下病理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17例报告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通过经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结果,提出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在血吸虫疫区常被低估,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可能是胃癌的诱因之一,该病常需手术治疗。
- 杜四清石向阳方智
- 关键词:内镜病理
- 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常规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c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166例临床患者资料,其中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的病例94例,未使用吲哚美辛72例,比较两组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78.0±6.9 vs 87.8±7.8,P>0.05),但吲哚美辛组术后3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67.7 vs438.6±77.4,P<0.01),24 h血淀粉酶也低于对照组(227.8±37.3 vs 239.8±38.1,F=19.93,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5.6%,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7.4%vs 12.5%,P<0.01)。结论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
- 周世文刘斌石向阳双金权方艳
- 关键词:吲哚美辛
- 胃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7例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02年10月 ̄2005年9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紧急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7例,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结果:17例患者经注射后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高。结论:胃镜注射止血治疗简单有效,临床上值得选用。
- 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
- 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对比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T组(45例)与ESBD组(26例),观察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组取石成功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EST组出血发生率为0.0%,ESBD组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穿孔病例;术后胰腺炎发生率EST组为8.8%,ESBD组为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取结石直径:EST组为(0.70±0.35)cm,ESBD组为(1.41±0.69)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与ESBD早期并发症,与取石成功率相当,但ESBD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屏障功能,且取石直径明显大于EST组,故对于较大胆总管结石或合并乳头旁憩室者取石更为安全.
- 何红芳双金权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气囊扩张术
- 双导丝法在困难ERCP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双导丝插管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行ERCP治疗的患者,对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且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保留胰管导丝,再次用第2根导丝引导切开刀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并比较双导丝法与常规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73例治疗性ERCP中,常规插管成功51例,22例为插管困难性ERCP,对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采用双导丝技术行胆管深插管有16例,成功1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插管方法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在双导丝方法中也有2例发生术后胰腺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插管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补偿方法,可以提高困难性ERCP诊治的成功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是保证双导丝插管法行困难ERCP成功的关键。
- 刘梅桂方艳双金权石向阳
- 关键词:护理配合
- 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并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疗效分析
- 1998年
- 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脑梗塞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
- 胃肠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的价值。方法:对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IN的52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下病灶<3 cm的HIN患者27例,其中上消化道18例,术后诊断为癌13例;结直肠9例,术后诊断为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内镜下病灶<3 cm与≥3 cm的上消化道肿瘤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内镜下病灶<3 cm和≥3 cm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诊断为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内镜活检病理为HIN的上消化道病灶,建议积极地治疗。范围<3 cm结直肠病灶,手术治疗则需要十分慎重。
- 石向阳杜四清
- 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