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9篇疫苗
  • 6篇疫情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病毒
  • 5篇症状监测
  • 5篇诺如病毒
  • 4篇胃肠
  • 4篇胃肠炎
  • 4篇流感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接种
  • 4篇急性胃肠炎
  • 4篇发病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药品
  • 3篇疫苗接种
  • 3篇预防接种

机构

  • 41篇北京市石景山...
  • 8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作者

  • 41篇白云
  • 20篇任丽君
  • 13篇吴劲
  • 13篇李敏
  • 13篇郭舫茹
  • 11篇杨娜
  • 10篇白晓潇
  • 7篇蔡旺林
  • 6篇王全意
  • 5篇黎新宇
  • 5篇佟明新
  • 4篇赵伟
  • 4篇何月莹
  • 4篇孟庆芬
  • 4篇史曼丽
  • 4篇郭伟杰
  • 3篇史平
  • 2篇任福秀
  • 2篇王丹
  • 2篇王志荣

传媒

  • 15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校医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4—2023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该区域内通过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类别、发生时间(年份、月份)、地区及场所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该区2004—2023年累计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4起,发病862人,死亡15人,波及10003人。报告事件均为传染病事件、突发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3类。其中较大事件1起(0.6%),一般事件25起(16.2%),未分级事件128起(83.1%),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以环境因素事件和传染病事件为主,分别占67.5%(104/154)和29.2%(45/154)。死亡15人中,因空气污染事件死亡9人,传染病类事件死亡6人。2004—2023年间,每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09年报告事件数最多,其次为2014、2016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报告事件数高峰,与空气污染事件的报告高峰基本相同;传染病突发事件以每年9月报告数最多。2004—2023年,该区9个街道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是鲁谷街道34起(22.1%)、古城街道24起(15.6%)和苹果园街道24起(15.6%)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学校。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应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和传染病事件,重点防控时段为每年冬春季,重点防控场所为家庭与学校,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敏感性有待提高。同时,应强化新发及少发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建设,增强跨部门协作与联动机制,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基础。
吴劲任丽君李敏白云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发热监测被引量:10
2007年
郭舫茹王志荣杨娜白云
关键词:发热症状监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安全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石景山区2015—2019年的AEFI个案数据,以及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及辖区免疫规划门诊上报的接种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9年报告AEFI共165例,总发生率为13.24/10万剂;男女性别比1.3∶1;主要是<7岁儿童(86.7%,143/165);发病时间主要在3~6月及11月;AEFI发生时间间隔以<24 h为主(78.8%,130/165);共涉及23个疫苗品种,AEFI报告发生率前3位的疫苗为DTaP-Hib四联疫苗(514.14/10万剂)、2价HPV吸附疫苗(118.91/10万剂)和DTaP-IPV-Hib五联疫苗(94.25/10万剂);临床症状:其中107例一般反应均表现为发热/红肿/硬结,41例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36例,发生率2.89/10万剂)为主,绝大部分病例转归良好。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2019年AEFI监测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但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AEFI报告发生率低于WHO的参考值,表明疫苗质量安全可靠。
杨娜孙蕾李艳辉白云任丽君吴劲
关键词:疫苗接种免疫规划
一起由GⅡ.17型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查明2018年北京市某研究所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原因和致病因素。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三间分布,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查找可疑暴露餐次和可疑致病食品。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食品加工工具涂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共搜索到107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100%)、腹痛(79%)、呕吐(74%)和恶心(68%)。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可疑暴露餐次为3月21日午餐(由某送餐公司供餐),可疑致病食品为酱肘子,酱肘子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且食用前未经有效加热是可能的感染环节。在26份粪便/肛拭子样本中检出17株GⅡ型诺如病毒株,基因测序发现,8株聚合酶区核苷酸序列100%一致,经比对与GⅡ.17型变异株41 621同源性达99%。结论食用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酱肘子是导致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王明良王玮云水英白云任丽君白晓潇刘聪伟包曹歆苏领彦马晓晨
关键词:诺如病毒食源性疾病
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因素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并对病例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疫情2016年12月6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累计发生病例9例,罹患率为26.47%。患者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9名病例集中在同一个班级,其中幼托儿童8例、教师1例。4例病例粪便标本检测结果为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次疫情是由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引起的幼儿园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幼儿园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病例监测、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
任丽君蔡旺林白晓潇白云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分析
2017—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2022年消毒质量监测结果,了解石景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变化,为指导和改进日常消毒、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7—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消毒质量监测主要对象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餐饮具、紫外线灯。结果2017—2022年共采样2549件,合格2309件,总合格率90.58%,每年合格率分别为87.83%、87.68%、87.12%、94.48%、95.39%和96.82%,各年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0,P<0.001)。2017—2019年与2020—2022年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1,P<0.001)。结论2020—2022年,各单位重视消毒工作,北京市石景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明显提高。
连军丽白云任丽君蔡旺林吴劲秦伟刘聪伟
关键词:消毒质量托幼机构
2009~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石景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53例,其中重症病例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66/10万。鲁谷街道和苹果园街道发病数和重症病例最多,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87.50%。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为主,2011年转变为以EV71为主。结论石景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病原以CoxA16和EV71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白云蔡旺林郭舫茹白晓潇赵伟李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
北京市石景山区部分中学生伤害及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伤害相关行为特点,为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典型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3所初中、3所高中共12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初高中学生各类伤害,伤害相关行为报告率及其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石景山区中学生报告骑车违规人数254,为20.6%,步行违规人数110,为8.9%;1年内,尝试过有意伤害自己的学生人数182,为14.8%;有过自杀相关行为(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等)的学生人数206,为16.7%;1年内,在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故意或非故意伤害行为方面人数高达675,为54.8%;受到过严重伤害的学生人数198,比例为16.1%。结论各类伤害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各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各种伤害的发生。
李敏白云史平马兰艳任福秀王丹
关键词:中学生
1983-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1983-2011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猩红热病例监测数据、个案调查资料及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石景山区1983-2011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9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62/10万,冬季及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2~10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全部病例的92.55%。猩红热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峡炎。结论 2~10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郭舫茹何月莹白云吴劲李燕君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石景山区免疫规划门诊疫苗冷链设备容积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北京市石景山区免疫规划门诊疫苗存储冷链设备的容积。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年所有免疫规划门诊的疫苗冷链设备进行调查,计算各免疫规划门诊疫苗存储的冷链容积需要量(VCN)和1个月疫苗存储量的冷链容积匹配度(MVC)。结果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年18家免疫规划门诊疫苗的冷藏容积共计14 500 L,平均805.56 L/门诊;冷冻容积1 554 L,平均86.33 L,总VCN为31 030.31 L,平均VCN为1 723.91 L/(门诊·年)。免疫规划门诊疫苗平均每月的MVC为5.61,全区单月MVC最高为64.31;最低为0.60(包含应急接种疫苗数),在不考虑应急接种情况下MVC最低为2.20,全区MVC均>2。结论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年免疫规划门诊疫苗储存冷链设备容积充足,各接种单位应合理利用冷链设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冷链物流应合理调整疫苗配送频率。
孙立昆贾琴史曼丽白云
关键词:冷链设备计划免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