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成
-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伏立康唑TPGS-Cremophor EL眼用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评价
- 2024年
- 目的构建基于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眼用混合胶束,并负载抗菌药物伏立康唑(TPGS-EL/VRC),探讨该纳米胶束的眼部药物递送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TPGS-EL/VRC混合胶束,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HET-CAM)试验评价TPGS-EL/VR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角膜上皮细胞(HCE-T)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能力及细胞摄取途径。通过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和抑菌环试验评估纳米胶束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的抗菌能力。结果TPGS-EL/VRC混合胶束粒径为(109.63±0.25)nm,电位为(-29.3±0.20)mV,呈球形粒子,对VRC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纳米胶束对HCE-T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TPGS-EL混合胶束有效提高了HCE-T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为溶液组的5.8倍。在两种体外培养模型中均表现出更好的抗白色念珠菌能力。结论TPGS-EL/VRC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及生物相容性,展示了优异的促进VRC细胞内转运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药效,为临床眼部真菌疾病的高效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递送载体。
- 曾甜王欣宜彭澳刘雪文宝程王凯月田宝成
- 关键词:伏立康唑纳米胶束
- 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TGF-β1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研究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GF-β1组,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20 μg/L的TGF-β1进行干预,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加入25、50、100 mg/L的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干预。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myc、c-Fos蛋白表达。结果 与TGF-β1组比较,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剂量组吸光度值[(0.457±0.046)比(0.975±0.049)]降低(P<0.01);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S期细胞[(15.87±2.47)、(15.23±1.69)、(17.02±2.87)比(38.58±2.68)]比例降低(P<0.01),c-myc[(48.65±3.65)、(50.69±4.16)、(55.29±3.67)比(68.21±3.25)]、c-Fos[(38.78±4.25)、(43.56±3.69)、(46.58±3.57)比(66.54±4.09)]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G0/G1期向S期转化及下调c-myc、c-Fos蛋白表达有关。
- 王盟赵亚鑫国伟李慧田宝成
- 关键词: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细胞增殖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剂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 2024年
-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药剂学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内容和流程陈旧、缺少师生互动、考核不够客观全面等问题。基于此,此团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此模式通过课前准备与预习、课堂实验教学、课后分析与讨论、课后拓展训练等环节的设计与实践,有效解决了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问题。
- 李珂珂陈相君李文婷田宝成郑树娜张春燕宏伟
-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 聚合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靶向给药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根据聚合物胶束的理化性质,它可通过被动靶向作用递送药物至肿瘤部位。在表面修饰配体或采用环境响应型材料制得的聚合物胶束可获得主动靶向性能,更利于抗肿瘤药在肿瘤部位大量聚集,提高疗效。此外,多功能聚合物胶束是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聚合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 丁媛媛田宝成韩景田
- 关键词:聚合物胶束抗肿瘤药主动靶向
- 基于新媒体的药剂学微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针对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信息时代特点,结合药剂学课程授课特点,将基于新媒体的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微任务、微资源、微媒体、微成果的药剂学课程微教学体系。对以碎片化教学为基础的微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题的开放式教学单元、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激励式教学方式、以师生网络互动为核心的教学反馈平台等进行探索实践,从而有效改善药剂学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李珂珂侯桂革李洪娟田宝成王春华
-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方法
- 疫情下高校课程线上教学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
- 2022年
- 针对线上教学暴露出来的组织协调难、互动性差等问题,提出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进行高校课程线上教学管理。分析了线上教学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并以具体课程为实践对象,构建了包含项目定义、组织构建、流程再造、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管理的基于项目化的线上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效果良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索起到了有效的促进效果。
- 李珂珂宏伟田宝成吕青志秦国民庞玉成
- 关键词:高校课程线上教学
- 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用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将脂质体进一步制成凝胶剂后,考察其体外透皮情况。结果复方克林霉素脂质体的粒径在240nm左右,分布均匀,平均包封率为51.24%;脂质体中的克林霉素能缓慢透过大鼠皮肤,缓释效果明显。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药物透皮速率缓慢,释药稳定。
- 王盟商林林商林林吕传峰李慧程立
- 关键词:克林霉素脂质体凝胶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氯诺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优化氯诺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LN-NLC)处方。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LN-NLC,以药脂比、大豆磷脂用量、液脂比(液态脂质占总脂质比例)、乳化剂用量为因素,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计算总评归一值作为综合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考察所制LN-NLC的外观形态和稳定性。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50,大豆磷脂用量162.5mg,液脂比25%,乳化剂用量958.2 mg。所制LN-NLC的粒径为(96.9±3.3)nm、Zeta电位为(-16.1±0.3)mV、包封率为(60.1±0.9)%(n=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47%、-4.55%、-0.17%;LN-NLC呈圆球形,4℃下密封保存30 d后粒径和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包封率仅降低了1.2%。结论:成功优化LN-NLC处方,所制LN-NLC稳定性良好。
- 高珊珊李宁田宝成吕青志史亚楠李珂珂
- 关键词: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氯诺昔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稳定性
- 吲达帕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相鉴定及体外释放度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建立吲达帕胺(ID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对所制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IDP-β-CD包合物中IDP的含量;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ID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比较不同干燥法对包合率和载药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IDP-β-CD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不同干燥法对IDP-β-CD包合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IDP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14.0μg/mL(r=0.999 7);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204、0.067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8.8%~101.8%(RSD=1.10%,n=6)。最优制备工艺为β-CD与IDP摩尔比为3∶1,包合时间为3 h,搅拌速度为300 r/min;所得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72.81%。IR和DSC分析结果均显示,IDP与β-CD通过物理作用形成包合物。经喷雾干燥后,ID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60.96±0.25)%、载药率为(4.18±0.12)%;经冷冻干燥后,其包合率为(77.31±0.51)%、载药率为(5.31±0.27)%。12 h内,IDP原料药、IDP-β-CD包合物(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37.2%、42.5%、81.9%;与IDP原料药相比,喷雾干燥所得IDP-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优化的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成功制得IDP-β-CD包合物,且喷雾干燥法可获得释放度更高的包合物。
- 宋美佳韩景田田宝成
- 关键词:吲达帕胺Β-环糊精包合物体外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