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丰德

作品数:70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关节
  • 30篇股骨
  • 27篇坏死
  • 27篇骨头
  • 27篇股骨头
  • 18篇关节置换
  • 17篇头坏死
  • 17篇骨头坏死
  • 17篇股骨头坏死
  • 15篇骨瓣
  • 14篇膝关节
  • 14篇股骨头缺血
  • 13篇置换术
  • 12篇髋关节
  • 11篇膝关节置换
  • 10篇全膝关节
  • 10篇全膝关节置换
  • 9篇血性
  • 9篇缺血性坏死
  • 9篇髋臼

机构

  • 64篇大连大学附属...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大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68篇田丰德
  • 45篇赵德伟
  • 43篇郭林
  • 22篇王本杰
  • 21篇杨磊
  • 17篇崔大平
  • 17篇安宁
  • 9篇刘保一
  • 8篇康凯
  • 7篇刘朋飞
  • 6篇赵杰
  • 5篇窦亚栋
  • 4篇傅维民
  • 4篇张耀
  • 4篇陈秉智
  • 3篇朱瑞萍
  • 3篇李志刚
  • 3篇甄瑞鑫
  • 3篇王子华
  • 3篇程亮亮

传媒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二届全国创...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丝绸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加强块在成人DDH髋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多孔钽金属髋臼加强块进行髋关节重建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应用3D打印个体化多孔钽金属髋臼加强块进行髋关节重建术治疗成人CroweI型DDH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3-58岁,平均(43.75±7.81)岁。利用计算机对患者髋关节进行个体化三维建模,通过软件设计最合适大小的髋臼加强块,行多孔化处理,经有限元分析确保其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后进行3D打印,行喷砂、高温、消毒等后处理。通过髋关节前侧入路显露髋臼顶部,植入个体化髋臼加强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周、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步态分析评估髋关节功能,以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髋臼加强块的位置及髋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13±0.23)h;术中出血量平均(114.17±41.22)ml。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个月。髋关节外侧中心边缘角(eentral edge angle,CE角)从术前9.83°±5.34°增加至术后即刻的32.67°±2.53°;前侧CE角由术前3.83°±2.79°增加至术后即刻的21.67°±1.87°;覆盖率由术前57.33%±7.97%增加至术后即刻的87.33%±4.56%。VAS评分由术前(2.92±0.7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0.83±0.72)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9.67±4.6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4.25±4.14)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步态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步速、步频、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钽金属髋臼加强块与髂骨之间紧密�
程亮亮赵德伟杨磊李军雷马志杰王子华田丰德田思淼
关键词:多孔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
赵德伟王卫明郭林王本杰刘宇鹏杨磊崔大平田丰德王铁男芦建民崔旭
该研究对关节镜下髓芯减压自体干细胞体外培养回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实验研究,对髋关节周围带血管蒂骨瓣进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模拟手术操作并进行动物实验及生物力学分析,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病变的特点,利用髋关节镜、髓...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镜微创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疼痛管理组,各76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疼痛管理组应用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KSS评分、疼痛评分、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屈曲≥90°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7 d疼痛管理组KSS评分[(89±6)分]、疼痛评分[(4.4±1.6)分]、术后首次下地时间[(22±4)h]及住院时间[(7.3±2.6)d]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KSS评分:(85±6)分;疼痛评分:(7.4±2.5)分;术后首次下地时间:(35±5)h;住院时间:(15.7±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41,P=0.009;t=12.541,P<0.001;t=13.059,P<0.001;t=7.022,P<0.001)。护理满意度(94.7%)高于常规护理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0.894,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迟迅赵德伟崔大平郭林田丰德安宁
关键词:疼痛护理住院时间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正>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
田丰德陈秉智王卫明赵德伟
关键词:大转子骨瓣带血管蒂股骨头缺血坏死生物力学研究
文献传递
脱细胞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人脱细胞羊膜(HAAM)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兔BMSCs,以1.63×105/cm2的密度接种于HAAM上,培养6-9d后行细胞与羊膜复合体的电镜及光镜检查。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建立兔膝关节髁间窝非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右膝为空白对照侧,不植入任何材料,左膝为实验侧。A组左膝植入BMSCs与HAAM复合体(复合组),B组左膝植入单纯HAAM(HAAM组)。术后8、12周,对缺损部位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的评分.评估新生组织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结果大体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侧出现类软骨组织.而对照侧由纤维样组织填充;B组术后8、12周无类软骨组织出现,对照侧新生组织质地较硬。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训均类软骨细胞密集,而12周类软骨细胞数较多,并出现类软骨基质,对照侧无类软骨细胞形成。B组实验侧术后8、12周出现少量的类软骨细胞,对照侧只有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术后8周复合组为5.31±0.68,而术后12周为3.23±0.52,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脱细胞羊膜负载BMSCs在体内环境下能够较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郭林张治金康凯赵德伟朱瑞萍刘朋飞田丰德袁小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
含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凝胶修复家兔股骨颈部缺损
2014年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在骨组织修复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在体内较短的半衰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目的:观察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体内促进股骨颈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取12只兔制作双侧股骨颈骨缺损模型,采用自体配对对比,左侧为对照侧不对骨缺损做任何处置,右侧为实验侧植入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见2周时实验侧缺损修复区血管分布较对照侧均匀;4周时实验侧缺损区均匀填充新生骨小梁,而对照侧由外向内骨小梁形成减少;8周时实验侧缺损区皮质骨形成,并且骨髓腔再通,有骨髓细胞填充,对照侧仍有粗大骨痂填充缺损区,堵塞髓腔。钼靶X射线观测到8周时,实验侧难以区分正常骨质与新生骨质交界线,而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骨质分界明显。证实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可以促进家兔股骨颈部骨缺损的骨组织修复。
郭林甄瑞鑫赵德伟田丰德于晶朱瑞萍
关键词:缓释材料肝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材料水凝胶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股骨上段X线测量参数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验证比较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上段形态特点,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手术治疗提供参数依据。方法按照karl pemer分型诊断标准从我院放射科筛选出髋臼发育不良51例(94髋)按karl pemer分型分为I度23例(40髋)、II度14例(26髋)、III度6例(12髋)、IV度8例(16髋),再随机抽取20例正常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别测量比较其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小转子下2 cm处髓腔宽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正常组与I度、正常组与II度、正常组与III度及正常组与IV度之间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度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I度之间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II度在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两项上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V度在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 cm髓腔宽度三项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按照karl pemer分型,随着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增加,股骨形态学上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股骨头大小、股骨颈长度及髓腔宽度。②在选择手术,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时应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李东怡赵德伟田丰德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缺损程度对成人髋关节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髋臼缺损是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典型特征之一。髋臼缺损导致其对股骨头包容不足,二者间接触面积减少,局部压强增大,久之势必造成髋关节磨损加快,导致关节炎甚至关节脱位的发生。但何种程度缺损才会导致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还没有公认的客观标准。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程度髋臼缺损对髋关节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髋关节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5.0和Hypermesh软件去除髋臼外缘部分骨性结构,模拟建立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模型。以Ansys10.0加载关节负荷,分析单足着地情况下髋关节软骨下骨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髋臼和股骨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出现在髋臼顶穹部及股骨颈后内侧;当模拟单腿站立时,其应力峰值随着CE角变小而增大,由CE角30°时的2.768 MPa和3.029 MPa增加到5°时的11.075 MPa和15.322 MPa。CE角小于15°时该变化趋势更明显。提示髋臼缺损加大髋关节周围应力峰值,且缺损程度越大该影响越大,因而建议对于髋臼缺损患者尽早进行临床干预。
田丰德田丰德李东怡赵德伟安宁郭林安宁张耀
关键词:髋关节骨软骨发育不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膝内翻(内翻角度5~2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角度>20°)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析术中软组织的松解、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及术后双下肢的等长问题。结果术中除1例原屈曲挛缩角度60°者手术矫正后仍残留5°屈曲,其余14例术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结论对于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股骨、胫骨要求对线准确,保证假体置入后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使力线得到矫正;软组织松解的平衡要求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测量,预防术后关节不稳;下肢长度要恢复等长,防止术后跛行。
刘朋飞郭林田丰德傅维民康凯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内翻屈曲挛缩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检测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修复前后股骨近端的力学特性变化,验证该术式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选取一例单侧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并行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6...
田丰德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瓣移植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