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解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脑血
  • 4篇血管
  • 4篇脑血管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取栓术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介入
  • 2篇血管介入术
  • 2篇原因分析及预...
  • 2篇前循环
  • 2篇取栓
  • 2篇取栓术

机构

  • 10篇宁波市医疗中...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作者

  • 14篇甘解华
  • 8篇陈勇
  • 3篇陈峰
  • 3篇吉训明
  • 3篇王洁
  • 3篇赵嘉林
  • 2篇卢苗青
  • 2篇陈峰
  • 2篇孙琪
  • 2篇吴浩
  • 1篇吕国蔚
  • 1篇罗玉敏
  • 1篇李淑婷
  • 1篇汪咏秋
  • 1篇蒋丽丹
  • 1篇郭秒
  • 1篇张克翰
  • 1篇朱榆红
  • 1篇段丽芬
  • 1篇陈凌

传媒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尿激酶输注速率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急性期动脉溶栓尿激酶的最佳输注速率范围。 方法: 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A,实验组B-G,假手术组S。A-G组大鼠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自体血栓栓塞...
甘解华
关键词:动脉栓塞输注速率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脑缺血患者血清中腺苷水平的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吴浩甘解华郭秒吉训明吕国蔚
关键词:腺苷水平小鼠血清脑缺血脑保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
脑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股动脉穿刺区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80例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 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2.78%,1例术后24 h内出现,3例在术后24~72 h出现,1例术后1周后出现。5例患者均在超声定位下行人工压迫后治愈。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规范穿刺操作、术后严格压迫止血、患肢制动等能有效避免假性动脉瘤形成。
甘解华陈勇赵嘉林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功能变化的评估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脑功能变化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比较MRI与DSA评估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并通过功能MRI检测狭窄侧与对侧脑功能差异。结果:DSA检测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8例,完全闭塞2例,MRI检测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9例,完全闭塞2例,MRI检测和DSA检测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3,P<0.001);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侧额叶FA值明显低于对侧(t=-2.539,P=0.013)。结论:MRI可有效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且对脑功能变化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陈峰王洁甘解华陈勇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颈动脉狭窄脑功能
以脑血管意外为表现的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梅毒性血管炎导致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以脑血管意外为表现的梅毒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年龄45~76岁,脑梗死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血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为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部分患者多发血管狭窄。接受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脑梗死和TIA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恢复不佳。结论梅毒性血管炎引起的脑血管意外以缺血性多见,预后较好,病灶不能完全反映血管病变情况,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筛查梅毒。
李锐张克翰陈勇甘解华
关键词:神经梅毒血管炎脑血管意外
颈内动脉支架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术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及转归。结果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其中2例表现为失语,意识模糊;1例表现为责任血管对侧肢体乏力;2例表现为责任血管对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感。结论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术中规范的操作及术前对血管及斑块的评估,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甘解华陈勇陈峰孙琪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症
颈内动脉支架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正>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对53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术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及转归。结果: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共5例,其中2例...
甘解华陈勇陈峰孙琪
文献传递
脑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后股动脉穿刺区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80例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分析的18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2.7...
甘解华陈勇赵嘉林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心脑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的研究
2009年
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原则是恢复血流再通,挽救濒死的细胞。目前使责任血管迅速再通,恢复血流灌注方法(如溶栓、血管成形术等)的广泛应用,使得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随之而来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却严重影响了病变细胞的功能恢复。因此,作者就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综述如下。
吴浩蒋丽丹甘解华吉训明陈凌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细胞保护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陈峰王洁甘解华王高燕卢苗青赵嘉林陈勇
关键词:脑血流量动脉取栓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