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新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新型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系统的研制
- 2012年
- 目的:设计国内领先的新型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系统,实现准确控制点阵激光的输出,从而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单片机控制激光电源,通过激光功率反馈系统、独特的光束传输及点阵系统保证点阵激光的剂量,使用激光瞄准器将激光准确定位,最终得到准确的点阵激光。结果:新型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系统可对准患者操作部位进行瞄准定位,具有2~3种焦距的镜片,并可实现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点阵激光。结论:该系统成功克服国内激光点阵输出比较粗糙、不能准确控制点阵输出及色沉严重等缺点,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甘新平伍学明许小强李成毅
- 关键词: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 新型多功能电动轮椅的研究和CAD设计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解决现在电动轮椅的各种问题以及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更贴心的功能,设计出一种新型多功能的电动轮椅,使老年人等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方便与灵活。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卧立的电动轮椅的总体初步设计方案,并依次给出了助行模块、卧立模块以及多功能模块的设计。
- 甘新平伍学明许小强
- 关键词:电动轮椅模块化设计
- 宫颈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要点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采取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患者76例,在患者化疗期间予以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分析宫颈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要点。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的等不良心理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掌握患者心理,积极和患者沟通和交流,产生护患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凤娟甘新平杨莉莉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心理护理
- 人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情绪改善方面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状况运用人性化护理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抽取出于2010年3月至2013年元月间就本院肿瘤科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药物的依从性等。结果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的研究组经过护理干预后的SDS和SAS均高于对照组;满意率及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 彭兴梅李爱国甘新平彭华
- 关键词:恶性肿瘤人性化护理
-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32例,从胸痛症状,合并症,梗死部位和冠脉造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患者胸痛症状典型,合并症少,梗死面积小,多单支冠脉梗死;老年心梗患者胸痛症状多不典型,合并症,多梗死面积大,常多支冠脉梗死。结论老年心梗患者合并症较多,心功储备差,胸痛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 范锡伟甘新平
- 基于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的超声影像传输系统设计和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一个自动化操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诊疗质量、辅助临床决策。方法:按照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标准,采用多线程图像数据传输技术及网络集群分布存储技术等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建立一套适合于医院超声科使用的信息系统。结果:经过数年的改进和完善,其信息系统运行正常,改善了诊疗质量、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结论:超声影像传输系统的应用能够优化科室的业务流程、提升诊疗质量,规范超声诊断,提高临床会诊能力。
- 甘新平伍学明陈伟健李成毅
-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应用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抽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的各项评分。结果护理之前两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恶心呕吐、疼痛及疲倦等指标方面评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在上述的指标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差异较大。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生活质量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 彭兴梅李爱国甘新平彭华
-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恶性肿瘤
- 眶腔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为眶腔及其周围区域病变相互蔓延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头部无眶腔及眶腔通道病变者100例,在螺旋CT机上以眶耳线(CML)为基线连续扫描,将原始影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沿各眶腔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眶腔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眶腔通道的骨性鼻泪管、眶下管、眶下裂、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长度(或长径)分别为(13.72±1.56)、(24.62±2.03)、(28.16±1.03)、(19.02±2.43)和(6.20±0.44)mm。男、女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和左右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大于女性,女性骨性鼻泪管的左右径均大于男性。视神经管眶口、中部和颅口的面积分别为(25.22±4.89)、(18.72±3.79)和(24.88±4.23)mm2,视神经管中部的面积最小,是视神经管狭窄的好发部位。结论 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显示眶腔通道的微细结构,对眶腔及其周围区域恶性肿瘤、炎症等相互蔓延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晓鹏韩晓红甘新平李培付升旗范锡印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CT影像
- 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应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的CT影像学特征,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MP。方法对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MP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P的治疗时间分为入院时及2、4周组进行CT影像表现比较,并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6例MP患者CT影像入院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变(75.0%,27/36)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91.7%,33/36);治疗2周后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5.6%,2/36)和合并肺外病变(5.6%,2/36);治疗4周后病变完全消失。入院时与治疗2、4周时的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20例中磨玻璃样变占15.0%(3/20),小斑片状实变影占20.0%(4/20),明显低于成人组(75.0%、50.0%),而大片状实变影(75.0%,15/20)、肺不张(15.0%,3/20)、淋巴结肿大(25.0%,5/20)、胸膜腔积液(10.0%,2/20)和支气管扩张(10.0%,2/20)比例则明显高于成人组(43.8%、6.3%、12.5%、6.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韩晓红甘新平李晓鹏李培付升旗范锡印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损伤CT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