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华登 作品数:15 被引量:8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更多>>
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的内固定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Medline、EMBAS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手册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统计软件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章有12篇,Gamma钉组888例,动力髋螺钉组981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动力髋螺钉患者比较:置入后股骨干骨折风险增高、置入时间较短、置入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感染风险、内固定优良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与动力髋螺钉相比,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时间短,出血少但置入后股骨干骨折的风险增加。 彭维波 农林 韦仕战 罗群强 莫雄革 班华登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META分析 避开骨骺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评价避开骨骺克氏针经皮质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尺骨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本院治疗桡骨、尺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取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并全程随访91例。按克氏针安放方法分2组。A组:53例避开骨骺克氏针经骨皮质固定法;B组:38例髓内克氏针经骨骺固定法。均随访6~100个月,对术中反复操作、骨折解剖复位、术后再移位、克氏针移位、感染、腕功能受限及骺板骨桥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二组骨折复位效果均良好,固定良好,完全愈合,愈合率无差异;再移位率、克氏针移位率和感梁率均较低,且无差异;术中反复操作率、腕功能受限率、骨骺损伤率有显著性差异,B组高于A组。结论 儿童尺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避开骨骺克氏针经骨皮质内固定更符合儿童解剖特点,固定可靠,疗效符合临床要求,并发症少,优于髓内经骨骺固定法。 韦仕战 彭维波 班华登 黎敏斯关键词:骨骺 内固定方法 儿童 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扩大切取前臂带蒂深筋膜瓣重建环状韧带和修复肘部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尺骨截骨延长、骨痂回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4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8例。均为单侧伸直型骨折;病程2~11个月,平均4个月。合并桡神经麻痹4例。结果术后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桡神经麻痹、肌筋膜室综合征、手部伸肌肌力下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5周。随访期间3例发生再脱位,无手部肌肉粘连致手功能障碍及桡骨小头瓶颈状改变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Mackay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获优32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2.5%。结论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伸直型孟氏骨折,肱桡关节匹配程度良好,可不作内固定处理,临床疗效良好。 韦仕战 唐毓金 彭维波 班华登关键词:陈旧性孟氏骨折 截骨 植骨 环状韧带 PFNA和DHS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62例)和DHS组(56例),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组患者明显缩短,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DHS组患者少,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达到优良等级的人数明显多于DHS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DHS组患者的16.0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好,有效促进患肢愈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之一。 班华登 罗群强 莫雄革 阮文武关键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对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经过,分别对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3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腕关节不稳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前腕关节不稳发生率为58.1%,治疗后石膏固定治疗组不稳发生率为21.1%,外固定支架组为21.9%,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28.3%,总发生率为23.1%。3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自行纠正3例,新增8例。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石膏固定组为81.6%,外固定支架组为84.4%,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78.3%,3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多可导致腕关节不稳,3种治疗方法均可对其进行矫正,对腕关节不稳的转归无明显影响。 罗群强 莫雄革 周传晓 班华登 马爱国关键词:腕关节不稳 转归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一种骨科用护理支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科用护理支架,包括支撑板、调节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固接于支撑板底部,所述安装壳体内腔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底部螺纹连接固定螺栓,所述转动板底部固接转动柱,所述转... 班华登 韦涵文献传递 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收纳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架底端固定有万向轮;所述收纳结构包括坐板,所述支撑架上部设置有坐板,且坐板侧边前后端皆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皆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 班华登 韦涵克氏针、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以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20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为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克氏针组(n=42)、微型钢板组(n=40)及螺钉组(n=38),观察三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型钢板组手术时间最长,螺钉组次之,克氏针组最短,而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克氏针组次之,但螺钉组最长,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天克氏针组及螺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3天三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下降较克氏针组及螺钉组明显(P<0.05);术后三组AOFAS评分、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微型钢板组升高最明显,螺钉组次之,克氏针组最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克氏针组、螺钉组明显低(P<0.05),但克氏针组与螺钉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手术时间虽较长,但其较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具有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疼痛更轻、术后足踝功能恢复及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更快及并发症更低的优势。 周传晓 莫雄革 班华登 马爱国 覃洲 余电柏 罗群强关键词:微型钢板 螺钉内固定术 疗效 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 探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修复的疗效及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入院时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lizarov组(实验组,n=9)、贝复新组(对照组,n=11),按照Wagner分级法进行糖尿病足分级,其中3级3例,4级17例。实验组给予创面清创换药并在患足侧实施胫骨横搬术,对照组创面清创后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结果 实验组9例患者行胫骨横搬术后2周创面开始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4周后可以看到创面明显缩小,第4周及第8周时,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实验组所有足部溃疡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0±1.9)周,较对照组(13±3.7)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后瘢痕组织较少。术后8周血管造影显示小腿及足部侧支动脉及局部微小动脉明显增加,术后12周测量踝肱指数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外周血血清VEGF、bFGF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外周血VEGF、bFGF较术前有所升高,其余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①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能够刺激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肢体远端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②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可能通过增强VEGF、bFGF的表达,发挥其增进血管新生、重建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 韦积华 唐乾利 罗群强 唐毓金 莫雄革 周传晓 阮文武 班华登 马爱国 覃洲 陈戟霞关键词:糖尿病足 溃疡 ILIZAROV 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关节囊单向活瓣切除术治疗儿童腘窝囊肿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双入路治疗儿童腘窝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双入路治疗儿童腘窝囊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6~11岁,平均8.5岁。腘窝囊肿均为单侧且均不伴关节内损伤的单纯性腘窝囊肿,其中左膝14例,右膝4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了解有无关节内损伤及腘窝囊肿是否与膝关节腔相通。术中多数患者仅行膝关节后内侧双入路,单纯切除关节后方关节通向腘窝囊肿的单向活瓣结构,并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评价方法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术中未出现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隐神经、大隐静脉或假性囊肿形成等并发症。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5<0.05)。术后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单纯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双入路关节囊活瓣切除术治疗儿童腘窝囊肿,具有微创、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韦积华 罗群强 陈戟霞 班华登关键词: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