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正>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6年7月—2007年5月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8.5±12)岁。糖尿病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排除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感染、酮症、应激状... 周赛君 于德民 常宝成 于珮 王群虎 郑妙艳 王颖 王新莉文献传递 Z形腭成形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Z形腭成形术(Z-palatoplasty, ZPP)在治疗扁桃体0~Ⅰ度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 王颖关键词:呼吸窘迫 手术疗法 腭成形术 疗效分析 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而且难治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本课题旨在观察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型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排空的影响,为... 王颖关键词: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郁热证 胃排空 基于三维模型标准化股骨前倾角的测量方法 2024年 目的股骨前倾角是评估股骨前扭转畸形的重要解剖学参数,然而临床中不同方法和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值常存在较大偏差。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三维测量方法,验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改进现有的测量技术。方法选取50例(100例股骨)接受下肢CT扫描的患者,使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股骨模型。由两名独立的观察者分别标记股骨机械轴、股骨解剖轴并使用不同方法对股骨近端和远端轴线进行定位并测量股骨前倾角,分析比较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可靠性并提供基于三维模型测量股骨前倾角的方案。结果观察者之间股骨机械轴的定位坐标误差低于股骨解剖轴。股骨通髁轴与后髁切线定位坐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球体扩大法定位股骨颈轴线的可靠性优于股骨颈圆柱体拟合法。最终两名观察者基于标准化方法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分别为23.30°±9.41°和23.57°±9.97°,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组内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990(95%CI 0.985~0.993)、0.984(95%CI 0.976~0.990)和0.984(95%CI 0.976~0.989)。此方法与影像医生报告的测量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结论以股骨机械轴作为投射方向,测量股骨通髁轴与股骨颈轴线的夹角作为股骨前倾角的方法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股骨通髁轴与后髁切线存在平均5.97°(范围1.48°~12.08°)夹角,基于股骨通髁轴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小于后髁切线。 陈佳晖 马剑雄 张士雄 王颖 王颖 卢斌 王颖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 股骨近端 三维模型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测定高血压患者心房纤维化 目的:观察用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Backscatter,IBS)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房后壁心肌,以评价心房肌纤维化的意义。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例,男39例,年龄中位数54岁。参照超声心... 王颖关键词:超声组织定征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 高血压 心房纤维化 文献传递 IL-10修饰的内皮祖细胞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影响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过表达IL-10的EPCs,明确IL-10对EPC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研究IL-10修饰的EPCs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途径。 方法: (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 王颖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皮祖细胞 白介素10 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激光对酵母蔗糖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目的:
随着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激光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及生物工程等领域,使得激光生物技术成为激光医学和激光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激光对酶的作用在酶工程中... 王颖关键词:催化活性 酵母蔗糖酶 生物学效应 酶活性 文献传递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诊断 2006年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意义重大.系统整理我院自2000年以来10例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王颖关键词:心肌梗死后 左室 并发病 室壁瘤 超声心动图 腺病毒介导的PEDF基因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AdPEDF)对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观察CNV减少或消退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从而明确药物疗效及最佳给药途径,为... 王颖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 基因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文献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258例,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NLR;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测定肾小管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β-半乳糖苷酶(GA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以上4种标志物均正常者视为肾小管功能正常,任意1种或以上标志物超过上限视为肾小管功能受损。根据肾小管功能是否受损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42例,受损组116例,比较2组间NLR水平差异。根据存在任意1种、2种、3种肾小管标志物异常将肾小管功能受损组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NLR水平差异。另外,分析NLR与β2-MG、GAL、RBP、NAG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受损组NLR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肾小管标志物异常种类增多、肾小管损伤程度加重,NLR水平逐渐升高(P<0.05)。NLR与β2-MG、GAL、RBP、24 h UMA具有正相关性(r分别为0.191、0.152、0.131及0.1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NLR、24 h UMA是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HDL-C为其保护因素。结论NLR与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关系密切,可以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 姜莹莹 王靖宇 孔岩 王颖 程静丽 王珊珊 单春艳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Β2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乙酰氨基葡糖苷酶 肾小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