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护理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结肠
  • 5篇巨结肠
  • 4篇先天性巨结肠
  • 3篇动脉
  • 3篇洗肠
  • 3篇小肠
  • 3篇护理配合
  • 3篇长段型
  • 2篇新生儿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造瘘
  • 2篇生成素
  • 2篇气管
  • 2篇胃肠减压
  • 2篇吸痰

机构

  • 20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作者

  • 20篇王颖
  • 4篇刘蓉
  • 4篇欧阳碧山
  • 4篇陆洁婷
  • 3篇林慧
  • 3篇张慧君
  • 2篇李桂阁
  • 2篇吴多志
  • 2篇宁巧明
  • 2篇李娜
  • 2篇纪怀珠
  • 2篇林蓉
  • 2篇蔡燕
  • 1篇李铁军
  • 1篇陈勇
  • 1篇王志华
  • 1篇万培玲
  • 1篇林冠文
  • 1篇王颖
  • 1篇周淑萍

传媒

  • 6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疗效比较及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比较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疗效,观察两种术式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长段型HD患儿8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43例和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控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肠管切除长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血氧饱和度(SpO_(2))较术前下降,但微创组HR、MAP低于开腹组,SpO_(2)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污粪、需要治疗(灌肠、药物、尿布)评分及Heikkinen总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改良Soave术相比,采用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HD患儿可缩短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患儿控便功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刘蓉王颖黄荣慧王梅桃陆洁婷
关键词:控便功能
改良胃肠减压和小量回流灌肠在新生儿小肠闭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术后给予改良胃肠减压和小量回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持续胃肠减压改为自然引流和间断回抽胃液的方法,并加用生理盐水小量回流灌肠。记录两组患儿肛门排气腹胀缓解时间和胃黏膜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首次排气时间缩短,胃黏膜出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然引流和间断回抽胃液并小量回流灌肠可促进小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减少胃黏膜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颖陆洁婷林蓉蔡燕刘蓉
关键词:新生儿小肠闭锁
血管生成素-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肺动脉压水平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CHD患者60例,根据肺动脉压将其分为无肺动脉高压(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各15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四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转机前(T2)、主动脉阻断30 min(T3)、主动脉开放30 min(T4)、术后1 d(T5)、术后7 d(T6)6个时间点静脉血清中Ang-2水平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在T5时间点Ang-2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患者T1、T3、T4、T5时Ang-2水平明显均高于中度PH组和轻度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于T5时Ang-2水平达到最高峰,T6均降低。结论 Ang-2与CHD患者PH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Ang-2水平变化可估测CHD伴PH的程度。
宁巧明欧阳碧山张慧君林慧王颖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生成素-2
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CPB)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依托咪酯行诱导麻醉,C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泵入;S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在CETSEV1.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体外循环期间采用人工膜肺吸入麻醉。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后10 min的右心室,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瓣环处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IVV)、射血晚期峰值速度(St),观察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0)、开放主动脉后10 min(t_1)、开放主动脉后60 min(t_2)、开放主动脉后6 h(t_3)的MDA、SOD、cTnⅠ、IL-6、IL-10水平。结果 C组体外循环后TAPSE、IVV、St、RVFAC均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C组与同期S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2组t_1、t_2、t_3时SOD、MDA、cTnⅠ、IL-6、IL-10与t_0时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S组MAD、cTnⅠ、IL-6、IL-10水平与同期C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SOD水平与同期C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七氟醚可一定程度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PB后右心室收缩能力,降低右心室氧耗量,保护心肌。
纪怀珠王颖马远忠欧阳碧山
关键词:冠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七氟醚右心室收缩功能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的护理体会
2003年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较为少见,有关其护理文献报道不多。本病传统术后护理方法是常规间断抽吸行胃液减压,由于病儿年龄小和手术创伤大,容易发生腹胀等并发症。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自然引流和间断抽吸的胃肠减压和辅加术后结肠灌洗的护理方法,经过7例临床观察,达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7例病儿均为男性,就诊时出生14~75d。均为足月正常产,出生时体重2660~3550g,身高45-52cm。
王颖
关键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护理体会洗肠新生儿胃肠减压平卧位
经肛门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
2004年
王颖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护理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佐剂性膝骨关节炎大鼠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凋亡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佐剂性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右侧前、后膝关节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建立KOA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EX组和DEX+TLR4激活剂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将FCA注射液换为生理盐水)。DEX组鞘内注射100μL/kgDEX,DEX+TLR4激活剂组在DEX组基础上鞘内注射500μg/kg脂多糖(LPS),对照组和模型组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以KOA评估值和膝关节直径评价KOA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各组大鼠FLS分离培养后,CCK-8法检测FLS活力;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FLS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FLS中TLR4、NF-κB p65、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建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EX组和DEX+TLR4激活剂组KOA评估值和膝关节直径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模型组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现象,纤维组织和滑膜细胞增生明显,呈重度滑膜炎现象;DEX组呈轻度滑膜炎现象;DEX+TLR4激活剂组呈中度滑膜炎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KOA评估值和膝关节直径显著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DEX组KOA评估值和膝关节直径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EX+TLR4激活剂组KOA评估值和膝关节直径显著增大(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分离培养的细胞均呈纺锤形,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呈阳性表达,即培养细胞为FLS。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LS活力、FLS中TLR4蛋白水平及核内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核外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
邢丹丹康文越王志华王颖李娜吴多志林慧
经造口远端行肠液回输和注入流质饮食在婴幼儿小肠造瘘术后的护理配合探讨
2024年
探讨经造口远端行肠液回输和注入流质饮食在婴幼儿小肠造瘘术后的护理配合。方法 20例因各种疾病行小肠造瘘术的患儿在恢复正常饮食,停用静脉补液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眶凹陷等脱水症状的患儿抽血检查血生化和肝功能,同时在静脉补液的基础上采用从造口远端行肠液回输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48小时后停用静脉补液,72小时抽血检查血生化和肝功能,观察患儿脱水、电解质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配合度。结果 护理后患儿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明显改善,且电解质水平与护理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后患儿ALT、Alb、TBil 及 PTA等指标显著改善(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后患儿依从性明显较高(P<0.05)。结论 经造口远端行肠液回输应用于婴幼儿小肠造瘘术后可使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得以控制,营养得到维持,可院外居家护理3个月返院行闭瘘手术,免除长期肠道外静脉营养带来的并发症及昂贵费用。
王颖刘蓉黄荣慧王红灵
关键词:小肠造瘘肠液回输护理配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配合及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运用不同护理方法对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中药煎煮至药量200ml,一半胃管注入,夹管2小时后开放胃管,一半保留灌肠),治疗组将药液量减到100ml,每次从胃管内注入药液10~20ml,夹胃管,间断30分钟后再继续注入药液,直至注完药后2小时开放胃管,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梗阻症状的缓解时间,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颖
关键词: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方大承气汤
坐骨神经阻滞对后足切割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究坐骨神经阻滞能否影响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升高。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250g,随机分为两组,各16只。坐骨神经阻滞组大鼠先行坐骨神经阻滞后后足切割手术,全麻组在全麻下行后足切割手术。两组均于术后1h、6h、1d、3d各取4只大鼠处死,检测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的水平。结果后足切割后1h、6h、1d,全麻组大鼠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侧(P<0.05),坐骨神经阻滞组大鼠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大鼠切割后1h、6h、1d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能显著抑制大鼠后足切割引起的腰段脊髓背角中BDNF的表达升高。
张慧君万培玲王颖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脊髓坐骨神经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