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端义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3篇针灸
  • 3篇针灸疗法
  • 3篇体针
  • 3篇头针体针
  • 3篇灸疗
  • 3篇灸疗法
  • 2篇针刺
  • 2篇中风
  • 2篇神经麻痹
  • 2篇头痛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麻痹
  • 1篇调整血脂
  • 1篇调脂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穴位

机构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针灸骨伤...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包头市第六医...

作者

  • 11篇王端义
  • 3篇王朝阳
  • 2篇雒成林
  • 1篇赵丽君
  • 1篇刘永立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2010国际...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和法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6
1990年
作者认为,和有广义狭义之分,《内经》、《伤寒论》中所指的和是广义的,八法及现代方剂学中所说的和法是狭义的。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和法的含义和适应范围,介绍了临床应用和法的体会。
王端义贾怀玉
关键词:和法适应性
抽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2126例
1992年
近几年来,笔者将传统的针刺“抽法”运用于头针临床,并通过数万余人次的临床实践,体会到该法在针刺时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疗效可靠、适应症广、无痛苦,深受病人欢迎,在临床中治疗中风偏瘫及某些危、急、重症,均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现将治疗一疗程(针刺10次)以内的2126例总结如下。
贾怀玉王端义张亚萍
关键词:针灸疗法神经系统病
运动头针治疗头痛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王端义王朝阳
关键词:头痛疗效
运动头针治疗偏头痛50例被引量:12
2002年
赵丽君刘永立王端义
关键词:偏头痛疗效
调脂片调整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2000年
用调脂片进行调整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脂片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 B),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_2、载脂蛋白A(APO A),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说明该药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脂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性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王端义齐传军康庆王汝让杨祖会彭太峋乔继海吉秀英
关键词:调整血脂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聚集率动物实验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238例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4
1993年
针灸对中风治疗效果较好,是大家公认的,这方面报道也很多,但一般都是治疗较长时间以后的临床总结,而中风病人有一部分本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恢复。为了研究针刺对中风治疗后立即显示的疗效,我们对238例病人用头针进行了短期(10次以内)治疗,表明头针对中风治疗取效迅速,短期(或即刻)疗效较好。
贾怀玉王端义刘光泗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疗法疗效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探讨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200例和体针组100例;头体针组取穴以头针取额旁1带、额旁2带、额旁3带、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顶颞前斜带下1/3为主配合体针常规...
杨继若雒成林王端义
文献传递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200例、体针组100例,分别采用头体针及体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0次。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结果:头体针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明显改善,优于体针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刺穴位(体针)的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面神经麻痹比单纯体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杨继若郭韬雒成林王端义王朝阳
关键词:传统针刺穴位
头针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78例被引量:6
2000年
王端义王朝阳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运动疗法疗效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结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8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针刺组取头针的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枕带下1/3,体针取太阳、四白、攒竹、足三里等穴;药物组用甲钴胺注射液0.5 mg、甲硫氨酸4ml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40 ml静脉点滴;针药组采取针刺组和药物组相结合的治法。观察治疗前后睑裂宽度、眼球运动及眼位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2,P〈0.05),痊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患者,其痊愈率为79.03%,痊愈率最低的为药物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8.24,P〈0.05),总有效率最高的为针药组(95.16%),最低的为药物组(58.06%);治疗后3组患者的斜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P〈0.05),治疗后患者斜视度最小的为针药组(7.85±2.13)度,偏斜度最大的为药物组(12.64±2.24)度;治疗后3组患者睑裂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P〈0.05),其中针药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睑裂最大(8.85±2.13)mm,最小的为药物组(5.64±0.24)mm。结论头针体针并用配合药物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及针刺治疗。
杨继若杨侃彭小兰白晶梅汤志刚王朝阳王端义
关键词: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