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杰
- 作品数:78 被引量:349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环境监控与新僵尸企业形成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基于国务院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达标期限的规定构造准自然实验,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僵尸化倾向的影响,并识别了其主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企互利机制导致的激励扭曲使得环境监控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僵尸化倾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越大,环境监控对企业僵尸化倾向的影响越大。影响机制表明,环境监控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也增加了政府对本地企业的补贴,在环境监控的压力下,“波特效应”不显著,企业不会选择技术创新这条路。在新冠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如何有效抑制新僵尸企业的形成仍然是重要工作,本文建议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化解环境监控导致的新僵尸企业形成的危机。
- 杨志才王海杰
- 关键词:环境监控
-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复杂多变,维持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分析显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产业链韧性的提升,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中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改变企业要素结构和降低资产专用性壁垒两种渠道来影响产业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类型、不同政策阶段及不同地区间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为此,政府在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合作,强化企业的“链接”政策,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 王海杰时淼张新
-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
- 企业理论的两种进路:在批判中超越被引量:4
- 2006年
- 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企业理论各有不同的理论进路。前者的预设前提、论证过程和理论目的存在严重缺陷;后者虽提供了客观认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但其论证有待深化,结论有待扬弃。资本与劳动间非对称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的不同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二者不同的市场权力地位,是当前资本逻辑形成的原因。构建和谐企业理论的关键是要在企业的双重属性前提下超越“雇佣”的认识局限,走出“剥削”的历史阴影。
- 王海杰
- 关键词:资本逻辑产权关系
- 财政补贴、融资约束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被引量:17
- 2021年
- 选取2010-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考察财政补贴、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年轻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中更明显;而融资约束不仅直接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产生抑制作用,还抑制财政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且非国有企业、年轻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提出政府加大研发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研发创新活动中,加快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相关补贴政策等对策建议。
- 王海杰安康
- 关键词:财政补贴融资约束高端装备制造业
- 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广义货币需求稳定性及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货币需求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通过测度跨金融危机时期广义货币需求关于实际GDP、利率的协整函数和误差修正函数,可知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但需求量波动剧烈,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区分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货币需求量的冲击力度,分析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调控政策具有明显通货膨胀效应,并初步提出应对策略。
- 王海杰李延朋
- 关键词:货币需求实际GDP名义利率通货膨胀
- 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3
- 2022年
- 推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出涵盖制造业发展表现力、创新驱动力、生态保护力、社会支撑力四个维度的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级差最大化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综合指数进行多层次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总体呈现持续缓慢上升态势,其提升受制于发展表现力、创新驱动力两个重要因素;生态保护力、社会支撑力对上游、中游地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贡献较大,创新驱动力不足是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面临的共性问题;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空间分异较大,呈现出由西向东阶梯状上升,先趋向分散分布、后趋向集聚分布的空间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构建绿色化"三重价值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建议,以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王海杰李同舟贾傅麟
- 关键词:黄河流域制造业
- 马克思的自然观:一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 2008年
-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紧张和对抗,从而使由其所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自然中心主义"自然观则直接脱离了现有的哲学和伦理学框架,无法对自然的"内在价值"作出合理的说明。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人化自然观,它赋予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价值取向,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与统一,尤其借助人工自然的两重性后果为人与自然在和谐中发展设定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选择区域。因此,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 王海杰
- 关键词:自然观可持续发展
- 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与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房地产投资视角的分析
- 2024年
- 释放城市土地资源潜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探讨了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并从房地产投资视角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门槛特征,随着“两手”供地策略力度加大,其影响效应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房地产投资在“两手”供地策略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调节,随着“两手”供地策略力度加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中介效应会逐渐增大。本文为研究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王海杰陈思源贾傅麟
-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制造业
- 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 2025年
-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征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探讨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着重关注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关系,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18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BM-GML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度了两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两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以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影响途径为产业结构升级,而长江流域数字经济的影响途径则为市场化水平提升。此外,环境规制强度对两流域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越过第一个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作用增强,而跨越第二道门槛值后赋能作用降低。为此,各地区应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水平提升,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为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王海杰时淼
-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制度改革:超越简单的私有化逻辑被引量:1
- 2008年
-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但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决不是简单的产权私有化,自然垄断产业与国有产权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然绩效与实然绩效之间"悖论"的原因在于:行政垄断;企业的多委托人代理与多重任务代理;强势利益集团控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是,依据新的标准重新界定自然垄断产业,分离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别构建不同的产权制度和规制制度。
- 王海杰
- 关键词:自然垄断私有化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