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启动子
  • 2篇启动子驱动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耐药
  • 2篇化疗
  • 1篇亚甲蓝
  • 1篇伊立替康
  • 1篇乙酰肝素酶
  • 1篇乙酰肝素酶基...
  • 1篇增敏
  • 1篇真核
  • 1篇真核细胞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性
  • 1篇上皮性卵巢癌
  • 1篇示踪
  • 1篇示踪剂
  • 1篇特异

机构

  • 5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王永
  • 3篇陈晓鹏
  • 2篇杨军文
  • 1篇张帆
  • 1篇徐龙帅
  • 1篇童朝刚
  • 1篇王冠男
  • 1篇王东
  • 1篇胡良鹤

传媒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乙酰肝素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构建、鉴定及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构建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分析其活性。方法PCR扩增人类基因组DNA HPSE启动子核心片段,并测序鉴定和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双酶切插入pEGFP-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肿瘤细胞表达载体pEGFP-Hp。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的重组质粒pEGFP-Hp及质粒pEGFP-1(阴性对照)和pEGFP-N1(阳性对照)分别转染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和不同的肿瘤细胞(肝癌细胞HepG2、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慢性白血病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促转录活性。结果扩增的HPSE启动子核心片段长度为561 bp,序列分析与GenBank收录一致,含有3个SP1、4个Ets相关元件、2个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及E47、N-myc和NGFI-p300等TFBS各1个。重组质粒pEGFP-H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pEGFP-1细胞中均无荧光表达;转染pEGFP-N1细胞均有强荧光表达;转染pEGFP-Hp质粒的ECV几乎无荧光表达,HepG2和Hep2细胞有较强荧光,K562细胞仅有较弱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EGFP-Hp在ECV、HepG2、Hep2和K562细胞的平均转染率分别为3.9%、21.3%、10.8%和6.5%,pEGFP-N1转染率分别为17.1%、24.0%、14.0%和11.0%,二者比值均小于1。结论成功构建了由HPSE核心启动子驱动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该载体可在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但其活性需进一步加强。
陈晓鹏胡良鹤王永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启动子基因治疗
肿瘤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RNA干扰与肿瘤基因靶向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如甲胎蛋白启动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存活素启动子等,驱动RNA干扰(RNAi)在肿瘤组织中发挥靶向治疗效应。该方法把肿瘤启动子的特异性和RNAi的高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特异、高效杀伤作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RNAi在肿瘤基因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永陈晓鹏
关键词:肿瘤启动子基因RNA干扰
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增敏方法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再辅以紫杉烷类联合铂类药物化疗的方法。但是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耐药的产生无法避免,化疗效果随之变差,使得其治疗后的复发和死亡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对于如何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升化疗效果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就化疗药物增敏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主要有通过直接作用相关靶点、运用载体靶向运送化疗药物、以及联合辅助使用相关药物等方法来增强化疗效果,本文将就现有增敏方法及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综述,以期望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探索思路,最大限度提高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王永闻先萍杨军文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耐药化疗药物化疗增敏
卵巢癌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出现相应症状时多已是疾病的晚期,使得卵巢癌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一经确诊,多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进行数个疗程的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化疗,以增加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疗耐药的出现却制约了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对化疗耐药产生的相关机制探索,并给予对症处理,这对逆转化疗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将就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王永杨军文
关键词:卵巢癌化疗耐药基因
伊立替康耦合亚甲蓝靶向示踪大鼠胃癌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在大鼠胃癌淋巴结中的靶向示踪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中伊立替康底物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的表达。分别用5、10、20、40mg伊力替康粉剂耦合2ml亚甲蓝注射液,另用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作为对照。70只胃癌大鼠分为7组,瘤周4点浆膜下微针分别注射上述7种染色剂。观察各组淋巴结染色、褪色时间、染色淋巴结数等指标。结果(1)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符合实验要求,癌组织中topoI的表达显著增强。(2)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到达胃癌第1站淋巴结平均时间依次为20、4min和14S;4组耦合剂分别为19、27、41、61s。染料运行至第2站淋巴结的平均时间与之相似。(3)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组平均染色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7和8枚;各耦合剂组淋巴结检出数量逐渐增加,依次为8、8、9和11枚。(4)淋巴结褪色时间中华墨汁〉24h,亚甲蓝102min,其余各组介于两者之间。(5)各组动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靶向结合癌组织中的topoⅠ,适当剂量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剂可显著延长大鼠胃癌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提高淋巴结靶向示踪效率。
陈晓鹏童朝刚徐龙帅张帆王永王东王冠男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伊立替康亚甲蓝示踪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