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需行MECT的老年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按随机化顺序均分为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和丙泊酚组(C组)。A组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丙泊酚1mg/kg;B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C组静注丙泊酚2mg/kg。测定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和MECT后5、10min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前、MECT10min后的血糖。记录治疗过程中每组患者的脑电癫痫波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MECT后5、10min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A、C组,B组MECT后10min血糖明显高于麻醉前和A、C组(P<0.05)。A、B组脑电癫痫波发作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MECT安全有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同时能明显延长脑癫痫波发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贾玉萍王晓敏肖文斌沈曙光何永光李士通
-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依托咪酯丙泊酚老年患者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改良电休克治疗脑癫波发作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联合丙泊酚应用于丙泊酚麻醉诱导下行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的脑癫波发作不良(发作时间<25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36例在丙泊酚麻醉诱导下行MECT连续3次脑癫波发作不良的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1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禁食、禁饮6h,无术前用药,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丙泊酚组麻醉诱导:继续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改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mg/kg,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mg/kg和丙泊酚1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3组患者均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面罩加压辅助通气,全身肌肉松弛后行MECT。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首次治疗电量分别较同组初始阈值电量增量5%、递减5%、等同初始阈值电量。3组患者后5次治疗电量根据脑癫波发作时间较同组上次治疗电量递增5%,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MECT即刻、MECT 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初始阈值电量、最终阈值电量、治疗总电量和发作不良次数等,并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如躁动/谵妄、肌阵挛、注射痛等)的发生率,使用韦氏记忆量表记忆商数(WMS-MQ)评估患者记忆功能。结果依托咪酯组在MECT即刻、10min的HR均较同组麻醉前、丙泊酚组和联合用药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快(P值均<0.05),MAP显著升高(P值均<0.05)。3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Sp O2均有一过性下降,但组内各时间点间和组间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初始阈值电量、发作不良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丙泊酚组的最终阈值电量、治疗总电量均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和联合用药组(P值均<0.01)。依托咪酯组躁动/谵妄、肌阵挛
- 贾玉萍沈曙光王晓敏肖文斌庄心良徐一峰苏亮
- 关键词:改良电休克依托咪酯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