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例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4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5.5岁。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皮下结节。光镜下以75%以上CD30^+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征,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随访3例12—3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少见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依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30阳性标记,可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 王振董耀煊
-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病理学
- 胆囊腺肌瘤病2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17例胆囊切除标本中病理确诊的20例胆囊腺肌瘤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 例胆囊腺肌瘤病临床表 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病变大体形态:局限型11例(均位于胆囊底部)、节段型7例和弥漫型2例。组织学特征为胆囊黏膜上皮增生、上皮陷于肌层或浆膜下形成数量较多的罗 阿氏窦、以及肌层增生肥厚。结论:胆囊腺肌瘤病是一种好发于成年女性的瘤样病变,此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 王振于红俊王晓欣
- 超声引导综合性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 目的: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对小肝癌能原位完全灭活,达到类似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但对较大的中晚期肝癌由于微波热凝形成的作用区难以完全覆盖整个肿瘤,常在肿瘤的某些区域(如周边)残存未灭活区,致使肝癌单纯微波热凝治疗肝癌复发率高...
- 姜玉波原丰同田家卫王振行向荣王鹏鹏李学国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微波热凝治疗瘤内注射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 nm23-H_1 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87.5%)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P<0.01,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P>0.05)。
- 姜惠峰姜颖君孙桂青王振王增慧
- 关键词:乳腺癌NM23-H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超声引导微波热凝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和门脾静脉灌注对肝癌的治疗研究
- 原丰桐王振田家卫行向荣孙运超于春玲
- 本项目制定了肝癌热凝的三维空间模式及布针数量,找出了两凝固区平分线上下角残存未灭活组织作为乙醇注射点,对较大多源性肿瘤或伴门脉受侵的病例配合门脾静脉灌注化疗。对50例肝癌71个瘤体进行了联合介入治疗,随访3-70个月,统...
- 关键词:
- 关键词:超声引导微波热凝无水乙醇注射肝癌
- 胃癌nm23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
- 姜惠峰姜颖君吴荣王振孙桂青丁守怡刘伟华
- 该课题应用石蜡包埋组织同时进行nm23mRNA原位杂交及nm23/NDPK,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淋巴结转移倾向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从而揭示了胃癌转移,预后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 胃癌nm23基因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胃癌mn2 3 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cD NAnm2 3 H1探针 ,原位杂交检测 2 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 ;应用单克隆抗体 (NM30 1)SP法检测 131例胃癌及 60例非胃癌胃粘膜nm2 3/NDPK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阳性率 57.1% ( 12 /2 1) ;免疫组化阳性率为87.8% ( 115/131) ,其中非转移组阳性率为 97.1% ( 34 /35) ,转移组阳性率 84 .4 % ( 81/96) ,P <0 .0 5。结论 :胃癌nm2 3 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呈负相关 。
- 姜惠峰姜颖君吴荣王振孙桂青丁守怡
- 关键词:胃肿瘤NM23-H1PCNA
- 胎儿脐尿管囊肿超声表现一例
- 2006年
- 原丰桐王振
- 关键词:脐尿管囊肿瘤样病变胎儿
- 胃平滑肌肉瘤21 例临床病理分析
- 1999年
- 王振孙毅
- 关键词:胃平滑肌肉瘤胃肿瘤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