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彬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献血
  • 3篇献血者
  • 2篇无偿
  • 2篇无偿献血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感染率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丙型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血量
  • 1篇无偿献血人群
  • 1篇无偿献血者
  • 1篇献血量
  • 1篇献血人群
  • 1篇临床意义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型
  • 1篇基因型

机构

  • 4篇温州市中心血...
  • 1篇浙江省血液中...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台州市中心血...

作者

  • 4篇王彬
  • 2篇刘燕飞
  • 2篇林荣
  • 1篇吕杭军
  • 1篇孟忠华
  • 1篇陈温茹
  • 1篇陈李
  • 1篇文金生
  • 1篇王拥军
  • 1篇陈乐丹
  • 1篇关亮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温州无偿献血人群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分型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温州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RT巢式-PCR法,对2012年度68例HCV-IgG阳性者进行HCV-RNA的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温州市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各年份基本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8例抗-HCV阳性标本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a单阳性为4.41%,1b单阳性为30.88%,1b和2a双阳性为60.29%,1b总阳性率为91.18%,2a总阳性率为64.71%。结论温州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不高,总体趋稳,所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型占优势,并且基因型1b和2a混合感染率较高。
林荣刘燕飞陈温茹文金生王彬
关键词: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基因分型
温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温州市中心血站自愿献血者244例,其中,HCV感染经ELISA方法证实为HCV抗体阳性者122例,健康者122例,收集同期来温州地区某医院门诊肝病患者122例,所有对象均静脉采血,HCVRNA提取,AMV反转录,并采用巢式PCR扩增对研究对象进行HCV—RNA的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门诊肝病患者1b总阳性率为100.0%,HCV抗体阳性者1b总阳性率为95.9%,健康者lb总阳性率为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122例肝病患者中1b型所占比例最高,且在重度病变及肝硬化患者中占比最高(P〈0.05),不同肝病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HCV的基因型以1b型占优势,由1b型感染所致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
林荣王彬刘燕飞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B基因
浙江省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浙江省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保密性弃血现状,为进一步改进献血招募策略和保密性弃血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沿海地区血站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和保密性弃血原因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浙江省沿海地区血站保密性弃血发生比例平均约0.022%,呈逐年递增之势;保密性弃血人群ALT不合格率与抗-HIV确认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保密性弃血人群;18-30岁之间的已婚男性国家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群体;保密性弃血原因以多个性伴侣和性病史为主。结论献血后的良心回告对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须加大宣教力度,采取全方位、多元化渠道,从源头杜绝高危行为献血者。
王拥军关亮徐红王彬孟忠华吕杭军
关键词:无偿献血感染率
温州地区团体献血现状分析及探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团体献血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为未来如何更好的拓展团体献血,建立固定而有效的团体献血者队伍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向。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地区19 346名团体献血者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团体献血者的献血动机以救助他人(41.7%)比例最高;知识接收途径以献血前单位的宣传(39.8%)为首;团体献血者一次献血300-400 m L比例明显低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而献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献血者中的重复献血者一次献血300–400 m L比例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在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筛查中,团体献血者的血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P<0.05);同时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告知(32.8%)是目前团体献血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团体献血者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要建立个性化的招募宣传策略,发挥团体献血优势,稳固和壮大团体献血队伍,完善团体献血运行机制。
陈乐丹王彬陈李卢晓远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