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作品数:35 被引量:27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3种常绿树挥发物成分对空气负离子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3种常绿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抑制空气微生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方法】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杨梅Myrica rubra、青梅Vatica mangachapoi、茶Camellia sinensis单株以及空旷地VOCs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自然沉降法研究了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空气负离子数。【结果】杨梅VOCs主要成分有α-草烯、香芹醇、罗勒烯、柠檬烯、壬醛等,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78.5%;青梅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顺式-3-己烯醇、松香芹酮、壬醛、癸醛、辛醛,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4.1%;茶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水杨酸甲酯、壬醛、癸醛、柠檬烯等,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空旷地主要成分为苯类物质,占总量的74.2%;杨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4.8%,萜烯类占总量的35.6%;青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35.4%,萜烯类占总量的52.2%;茶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0.1%,萜烯类占总量的36.5%。杨梅园、青梅园、茶园、空旷地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数分别为2 559.2、2 660.0、1 878.4、1 078.8个·cm^-3。杨梅园、青梅园和茶园细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5.5%、48.7%和39.3%;真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9.0%、35.8%和34.6%;放线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2.3%、42.2%和39.7%。【结论】植物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空气负离子形成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图5表2参38。 赵亚红 徐翠霞 马玲 王彬 韦赛君 吕嘉欣 高岩 张汝民关键词:植物学 杨梅 青梅 空气负离子 微生物 红叶石楠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能力及光合响应 被引量:6 2018年 城市中园林植物可作为天然过滤器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其中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的运用尤为广泛.分析红叶石楠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滞留能力及其光合响应,可为城市滞尘树种的选择及后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比较滞尘前后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特征参数,分析了红叶石楠叶表面及蜡质层对不同颗粒物的滞留量,滞尘叶片光合响应,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红叶石楠吸附sPM100(粒径10~100μm的叶表面颗粒物)质量最大且显著高于wPM100(粒径10~100μm的蜡质层颗粒物).sPM10(粒径2.5~10μm的叶表面颗粒物)与wPM10(粒径2.5~10μm的蜡质层颗粒物)之间、sPM_(2.5)(粒径0.2~2.5μm的叶表面颗粒物)与wPM_(2.5)(粒径0.2~2.5μm的蜡质层颗粒物)之间的质量无显著差异.(2)红叶石楠光合响应特征参数: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效率(Pnmax)、光饱和点(LSP)在滞尘后均显著降低.(3)粗、细颗粒物(粒径0.2~10μm)相较于大颗粒物(粒径10~100μm)对红叶石楠光合响应影响更大,特别是sPM10、sPM_(2.5)以及wPM_(2.5). 吴海天 杨山 陈健 王彬 刘美华 沈剑 郑国良关键词:颗粒物 光合响应 红叶石楠 模拟酸雨不同水平下杜英和山核桃的高光谱特点 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模拟酸雨大棚试验,测定了3个酸雨梯度下4个时期杜英和山核桃高光谱反射率以及对应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相对值),并利用反高斯模型拟合红边光谱曲线,构建红边位置λp及红边宽度等光谱特征参量。结果表明:在pH较低的酸雨处理下杜英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而山核桃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可见光区,杜英在pH5.6处理下的平均光谱反射率要高于pH2.5的处理;而山核桃在pH5.6处理下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普遍要低于pH2.5的处理;杜英红光区域叶绿素吸收最小反射率值R0在pH5.6的处理要低于pH2.5的处理,山核桃相反;杜英的λp值表明其反射率光谱曲线发生了"红移"现象,而山核桃则产生了"蓝移"。这表明或可建立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同酸雨危害程度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谢小赞 江洪 宋晓东 周国模 余树全 王彬关键词:酸雨 山核桃 SPAD 一种大气环境智能数采系统 一种大气环境智能数采系统,包括MCU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液晶显示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JTAG调试端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4852‑5V接口模块、485收发模块、按键接口模块、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颗粒物浓度传感器模... 王彬 马元丹 曾松伟 王翔 陈健文献传递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2009年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water physiology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for discussing the strategy of water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is difference during evolution process. [Method] The stem sap flow, stomatal conductance(Gs), transpiration rate(Tr)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Result] The day-night processes of flow on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similar. The flow on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in day were almost same while the flow at night on male Ginkgo biloba L. was bigger than that on female Ginkgo biloba L. The Tr and Gs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high in morning and at night but low at noon ,while Tr and Gs of female Ginkgo biloba L. in morning and at night were higher than these of male Ginkgo biloba L. at the same time point. However, these indexes of female plant were lower than these of male plant from 11:00 to 14:00. WUE changing trends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similar, while average water utilization rate of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male Ginkgo biloba L.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ther companion plants, water physiology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had strong homoplasy. The phenomenon might be a survival strategy of dioecious plants under long term evolutionary pressure. 曹全 江洪 曾波 余树全 王彬 蒋馥蔚‘波叶金桂’对干旱和高温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13 2018年 为了探讨植物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响应,该研究以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波叶金桂’为材料,采用盆栽质量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和高温胁迫,利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其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及次生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波叶金桂’叶片NSC组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高温胁迫下显著降低,在协同胁迫后持续性下降,重度协同胁迫下,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分别比对照降低47.7%、46.4%、34.4%和38.2%。干旱胁迫和协同胁迫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DXR)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而脂氧合酶(LOX)活性表现出持续性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后,HMGR、DXR和LO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胁迫下萜烯类VOCs释放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和高温胁迫下分别比对照高37.9%和32.3%;协同胁迫下萜烯类释放量逐渐降低,干旱、高温和协同胁迫诱导醛类释放量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波叶金桂’通过NSC进行自我渗透调节,同时合成大量萜烯类化合物来提高抗旱性;‘波叶金桂’调控萜烯类化合物合成以及绿叶挥发物(GLVs)的释放抵御高温胁迫;协同胁迫下萜烯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受阻,‘波叶金桂’提高GLVs合成与释放量抵御协同胁迫;中度和重度协同胁迫导致‘波叶金桂’细胞膜严重受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汪俊宇 王小东 马元丹 傅卢成 周欢欢 王彬 张汝民 高岩关键词:木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金钱松林挥发物季节性变化对空气负离子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属于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具有特殊的药用、观赏和历史价值,其枝叶富含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为明确自然条件下金钱松释放VOCs成分对空气负离子和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天目山生长健康的金钱松人工林,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S-GC-MS)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钱松枝叶VOCs和不同季节林内空气VOCs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森林康养监测系统(YZQ-308A)监测金钱松林内空气负离子含量,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林内空气微生物的数量。【结果】金钱松释放VOCs的以7种酯类化合物(36.2%)和11种萜烯类化合物(29.5%)为主;其中的主要物质有乙酸叶醇酯(25.2%)、α-蒎烯(11.8%)、3-己烯醇(5.1%)、水杨酸甲酯(4.6%)、石竹烯(4.1%)、瑟林烯(3.9%)、壬醛(3.2%)和柠檬烯(2.6%)等。金钱松林内空气VOCs相比于空旷地增加α-蒎烯、柠檬烯、雪松烯、α-柏木烯和柏木脑5种萜烯类物质以及辛醛、壬醛和癸醛等醛类物质,夏季VOCs组分和含量最多。林内空气负离子含量显著高于空旷地,空气负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林内空气微生物数量明显比空旷地少,夏季降幅最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降幅分别为45.7%和48.3%和36.9%(P<0.05);1%时柠檬烯和石竹烯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1%和23.0%(P<0.05);醛类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有抑菌作用,0.1%的壬醛、0.5%的辛醛和癸醛对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4.3%、24.8%和42.6%(P<0.05)。【结论】金钱松林内VOCs对空气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同时能释放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进一步证实了金钱松VOCs具有净化空气和抑菌作用,为园林植物配置以及森林康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韦赛君 张静 王翔 吕嘉欣 王彬 高岩 张汝民关键词:金钱松 植物挥发物 空气负离子 空气微生物 桫椤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 被引量:8 2008年 活化石植物是最接近于化石物种的现存相似种,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保守性。利用活化石植物生态系统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的进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研究中利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调查了活化石物种树蕨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现存的裸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和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相比,桫椤的生物量(36.151±8.159MgC·hm–2)和生产力(2.535±0.174MgC·hm–2·a–1)都比较小。与植物化石调查方法相比,活化石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在描述古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化趋势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手段,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全球碳平衡演变的过程。 马元丹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王彬 彭少麟 彭长辉 常杰 魏晓华关键词:活化石 桫椤 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叶凋落物在中亚热带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22 2009年 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叶,采用分解袋法,在浙江千岛湖地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进行了分解试验,试图探索植物进化过程中凋落物分解特性的演变趋势。所选的9种植物分属于4个类群,按起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蕨类植物(芒萁和桫椤)、裸子植物(苏铁、水杉、杉木和马尾松)、双子叶植物(木荷和青冈)及单子叶植物(毛竹)。每隔一个月取样,每种凋落物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凋落物基质的氮(N)、木质素(Lignin)含量及Lignin/N比值与分解速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起源时间越晚的植物凋落物的基质N含量越高,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Lignin含量和Lignin/N比值的趋势一致,均为起源时间越晚而值越低,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25~0.63之间,表现出毛竹>青冈>木荷>水杉>马尾松>杉木>苏铁>桫椤>芒萁的趋势。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进化趋势是由分解缓慢逐渐演变为分解较快。 马元丹 江洪 余树全 窦荣鹏 郭培培 王彬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中亚热带 高温胁迫对樟树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9年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通过研究高温胁迫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气体交换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揭示高温对樟树的危害机制。结果表明:35和45℃高温胁迫后,樟树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到P点的荧光强度均随胁迫增强而明显降低,同时诱导动力学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总量、单位反应中心内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光合性能指数和单位吸收面积上天线色素能量吸收的驱动力均明显降低,其中在45℃时降至最低,与对照(25℃)相比分别降低了21.7%(P<0.01), 17.6%(P<0.01), 38.8%(P<0.01), 60.2%(P<0.01)和26.9%(P<0.01)。35和45℃高温胁迫后,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3.5%(P<0.05)和78.4%(P<0.01);此外,樟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亦均明显降低,其中最大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16.0%(P<0.05)和44.6%(P<0.01)。由此可见,高温胁迫可通过降低樟树的光能吸收、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并促进吸收光能进行热耗散,降低光系统Ⅱ效率,进而减少同化力以降低光合速率。 王彬 田正凤 应彬彬 马元丹 左照江关键词:树木生理学 高温 光合特性 光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