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福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2篇内酰胺酶
  • 2篇细菌
  • 2篇泛耐药
  • 2篇杆菌
  • 2篇Β-内酰胺酶...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多药耐药肺炎...
  • 1篇血培养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指标聚类分析
  • 1篇涂片
  • 1篇涂片镜检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类
  • 1篇酰胺类
  • 1篇细菌分布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18...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5篇王建福
  • 3篇蔡媛媛
  • 3篇凌月明
  • 2篇兰小鹏
  • 2篇黄芳
  • 1篇王秋菊
  • 1篇叶永坚
  • 1篇陈金玉
  • 1篇庄岳鹏
  • 1篇黄爱娥
  • 1篇林佩玲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创面分泌物培养前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创面分泌物培养前涂片镜检对判断培养结果的意义。方法对150份创面分泌物标本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涂片结果将标本分为Ⅰ、Ⅱ和Ⅲ三类,并将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涂片合格标本(含Ⅰ和Ⅱ类)90例,涂片不合格标本(Ⅲ类)60例,标本合格率为60%;Ⅰ、Ⅱ和Ⅲ类标本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7.4%、40.4%和38.3%,合格标本的细菌总检出率(64.4%)显著高于不合格标本的检出率(P<0.05);Ⅰ、Ⅱ类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4%、65.4%,合格标本的总符合率为78.9%。
黄芳林佩玲蔡媛媛王建福庄岳鹏
关键词:创面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
2239份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培养瓶,分离菌株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结果 2239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42种212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9.4%;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占27.4%,革兰阴性菌141株占66.5%,真菌13株占6.1%;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株占17.5%、肺炎克雷伯菌33株占15.6%、铜绿假单胞菌20株占9.4%、鲍曼不动杆菌20株占9.4%、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5.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2%和33.3%;铜绿假单胞菌MDR和PDR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0;鲍曼不动杆菌MDR和PDR的检出率为5.0%和1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5.5%;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多数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均为33.3%,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为100.0%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广,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情况很严峻,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检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蔡媛媛王建福黄芳陈招虹叶永坚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细菌分布耐药性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2012年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0株MDRKP 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并对ompK36-PCR产物进行全自动荧光法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20株MDRKP中17株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β-内酰胺酶中的TEM、CTX-M-1群和LA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0%、20.0%、15.0%,C类β-内酰胺酶中的LEN、DH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0%、30.0%;20株MDRKP均存在突变,4株为缺失性突变,16株检测到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序列比对分析该16株与敏感株序列均有差异。结论 TEM、CTX-M-1、LAP、LEN、DHA基因是MDRKP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医院MDRKP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产β-内酰胺酶和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mpK36基因突变均相关。
凌月明陈金玉黄爱娥王建福王秋菊
关键词: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β-内酰胺酶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5、ADC-66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A)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之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类~D类共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TEM-1型20株(100.0%)、PER-1型16株(80.0%)、OXA-23型20株(100.0%)、OXA-66型20株(100.0%)、ADC-30型16株(80.0%)、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5型3株(15.0%)(GenBank登录号:JX109941)、ADC-66型1株(5.0%)(GenBank登录号:JX109942)。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1、PER-1、OXA-23型、OXA-66型、ADC等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是泛耐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原因。发现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5、ADC-66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凌月明兰小鹏王建福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凌月明兰小鹏蔡媛媛王建福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泛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