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5
- 2004年
-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王树峰苑保军耿臻王素阁范彦英杨彩云刘亚非王庭峰张辉
-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生态因子盆栽试验
- 优质高蛋白国审豫豆19号大豆选育和应用
- 李卫东卢为国宋连启梁慧珍张穗周安平王庭峰乜立岩王树峰尹顺芬许阳张效范黄永强马孝仁刘进忠
- 豫豆19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1985年用郑8218×油84-30有性杂交,以优质高蛋白、高产、多抗为方向,系谱法与早代测产结合,经多年南繁北育选育而成。该品种有较好的丰产性,有较强的抗逆性,抗...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选育
- 转基因农作物及其标记基因的消除被引量:2
- 2004年
-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基因转移过程中,人们常常使用标记基因来筛选转化细胞或组织。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尤其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使用往往对环境及作物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且影响基因多重转化。为了消除这些弊端,一种全新的发展策略即获取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作物应运而生。
- 梁慧珍李卫东王辉卢为国王树峰王庭峰张辉李金英
- 关键词:转基因农作物标记基因生物技术
-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25
- 1999年
- 以河南省审定品种为主的26个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品种产量呈上升抛物线状,平均产量2550kg/hm2处于“爬坡阶段”。品种株高变化趋势68~81cm,80cm左右是进一步高产稳产品种的适宜高度。生育期变化范围101.4~104.4d,呈上升趋势,104d左右的品种适合在河南全省推广。单株荚数在37.7~43.9个范围内逐年上升,多荚是高产稳产性状。紫斑率自1981年后直线下降。病毒病级、倒伏级和百粒重多年来无明显变化。
- 李卫东梁慧珍卢为国许景菊王庭峰王韧
- 关键词:夏大豆农艺性状大豆
- 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豫豆27号的选育
- 2000年
- 卢为国崔润芝李卫东梁慧珍李延军许景菊王庭峰徐迅超
- 关键词:大豆选育
- 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转基因作物现状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使目的基因在植物受体中表达,从而获得优良性状的植株,达到快速培育植物新品种的目的。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在培育优质、高产和抗逆植物新品种中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在各种转基因物种中,大豆仍是难转化的作物之一,建立有效的转化系统是改良大豆品质性状和研究大豆功能基因的先决条件。综述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分子机理,影响大豆遗传转化因素,提高大豆转化效率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转基因大豆生产现状。
- 练云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位艳丽
- 关键词:大豆农杆菌转基因作物
- 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被引量:1
- 2019年
- 郑196是从黄淮海大豆产区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在SCN2病圃中鼓粒情况良好;2017年,郑196在黄淮海9个试点的产量与在SCN2病圃中产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具有耐SCN病的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来自Rhg1/Rhg4位点的4个SCN-抗性基因(Glyma18g02580, Glyma18g02590, Glyma18g02610, SHMT)在郑196及其他不同抗性水平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受到SCN2侵染的0~25 d,4个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持续提升;在受到SCN2侵染的10 d/15 d,这4个SCN-抗性基因在郑196及感病材料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表达量下降,该结果表明,郑196的耐SCN病机理不同于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抗病机理,其耐病性不是由SCN抗性基因单独调控的,有可能存在其特有的耐病通路或是由抗性基因与耐病基因共同调控其耐病机制。本研究可对抗SCN种质资源创新和抵御SCN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练云雷晨芳王树峰王庭峰张辉卢为国
- 关键词:大豆大豆胞囊线虫
-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被引量:5
- 2001年
- 对河南省 2 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 ,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 4 4 9% ,脂肪含量 1 8 9%。产量水平由 1 30kg/667m2 左右提高到 1 80kg/667m2 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 ,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 ,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 卢为国李卫东梁慧珍王树峰许景菊王庭峰张冰
- 关键词:大豆审定品种蛋白质脂肪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7S比值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11S/7S比值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纬度等2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态因子与大豆11S/7S比值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鼓粒成熟期日照时数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日照时数在110.8h时,11S/7S比值最小,当日照时数在459.2h时,11S/7S比值最大;在幼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较小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分枝期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提高11S/7S比值;土壤中钾含量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较低的土壤钾含量有利于11S/7S比值的提高,当土壤钾含量在1.32%时,11S/7S比值最小,当土壤钾含量在0.83%时,11S/7S比值最大。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11S/7S比值无显著影响。
- 卢为国王树峰李卫东梁慧珍耿臻范彦英刘亚非王庭峰张辉李金英
- 关键词:大豆生态因子气象土壤养分海拔纬度
-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被引量:52
- 2010年
- 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发展经验,立足已有的技术、人才和材料储备,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政策下,完善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及其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我国转基因大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该文概述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余永亮梁慧珍王树峰练云位艳丽王庭峰
-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