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仁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肿瘤疼痛的基因治疗
- 2010年
- 肿瘤通常会引起疼痛,而目前的常规药物止痛常不能满意地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肿瘤疼痛动物模型的不断建立,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肿瘤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上调抗痛基因表达与下调疼痛基因表达的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肿瘤疼痛基因治疗也获得很大的进展。这给临床治疗肿瘤疼痛带来新的希望。现就肿瘤疼痛的基因治疗进行综述。
- 夏辉张登文王学仁
- 关键词:肿瘤疼痛基因治疗
-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相应脊髓背角神经元K_(ATP)通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在术前1 d、术后1、5、10、14 d分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于第14天行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切片后行KATP通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自术后第5天起出现明显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持续到术后14 d;而假手术组无明显痛觉过敏表现。术后14 d,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IOD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通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的发生机制相关,KATP通道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疼痛的靶点。
- 吴焕兵张登文夏辉赵邦娥王学仁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 低氧预适应减轻缺氧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改变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预适应处理对缺氧引起的神经元bcl-2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低氧预适应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组处理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bcl-2表达进行检测;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缺氧条件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低氧预处理组海马神经细胞在急性缺氧1h复氧后,bcl-2表达阳性率为(74.5±9.8)%,较缺氧对照组(69.5±10.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测定发现,与缺氧对照组比较,低氧预处理组从缺氧第80s开始,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缺氧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处理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缺氧后bcl-2表达,从而稳定线粒体膜,减慢神经元急性缺氧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速度来实现的。
- 陈堃张志发廖明锋李璐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线粒体膜电位
- 神经系统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通道)联系细胞代谢与细胞的电活动,KATP通道在神经细胞兴奋性调控、缺血损伤保护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现将神经系统KATP通道研究相关进展总结如下。
- 张登文张传汉王学仁
- 关键词: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神经元脊髓
-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影响炎症痛大鼠脊髓神经激肽1受体内在化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对福马林致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神经激肽1受体(NKlR)内在化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大鼠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5):福马林炎性痛模型对照组(F组)、福马林炎性痛模型+鞘内注射吡那地尔(P组)、福马林炎性痛模型+格列本脲50μg/10μl(G组)、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F、P和G组15只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5%福马林液50μl即制作福马林炎性痛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50μl。福马林或者生理盐水右侧后肢足掌皮下后30min行鞘内注射,F和C组生理盐水10ILl,P组10μg吡那地尔10μl,G组50斗g格列本脲10μl。行腰段脊髓NKlR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神经元胞体中内在化荧光颗粒≥10者为内在化阳性神经元。结果空白对照组腰段脊髓背角浅层内在化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百分比[(20.3±3.5)%]明显低于F、P和G组,F、P和G组NK1R内在化分别为(91.2±2.3)%、(87.2±1.9)%、(95.1±1.7)%;与F组比较,P组鞘内注射10μg吡那地尔可以降低NKIR内在化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组鞘内注射格列本脲50μg可以显著增加NKIR内在化比率。结论改变KATP通道活动状态可能影响炎性痛的传导通路,此通道可能成为治疗此类疼痛治疗的靶点。
- 殷刚张志发陈堃李璐吴娅琴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 关键词:疼痛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 氯胺酮对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烟碱诱发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氯胺酮对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烟碱诱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急性分离新生Wistar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接种于培养皿,培养5~7d后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测定烟碱诱发电流,记录50μmol/L烟碱和与不同浓度(10、25、50、100μmol/L)氯胺酮混合溶液作用下烟碱诱发的峰电流及受体失敏时间常数,计算其抑制烟碱诱发电流的半数有效浓度。结果10、25、50和100μmol/L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烟碱诱发的峰电流(P〈0.05)。与50μmol/L烟碱诱发电流相比,氯胺酮50、100μmol/L给药后受体快失敏相和慢失敏相时间常数均缩短(P〈0.05)。氯胺酮对烟碱诱发电流的抑制作用符合指数方程,其抑制烟碱诱发电流的半数有效浓度〈20μmol/L。结论氯胺酮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烟碱诱发电流,提示氯胺酮对交感神经节神经元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降低血压的机制之一。
- 王学仁刘卫袁世荧曾邦雄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节交感神经元烟碱
- 83组亲属肾移植手术麻醉处理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亲属肾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3组亲属肾移植手术(亲属活体供肾切除和肾移植)麻醉资料.结果 83组亲属肾移植均成功完成,供体肾切除手术时间(130.14±27.45) min,失血量(125.09±80.34) ml,麻醉过程较平稳.受体肾移植手术时间(134.46±29.05) min,失血量(124.47±159.41)ml,其中1例术中出血较多,输入浓缩红细胞4U.结论 通过麻醉医生和移植医生的充分合作沟通,麻醉前精心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供体和受体可以安全平稳地渡过围手术期.
- 韩爱迪陈晔凌许爱军艾玲张传汉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 关键词:肾移植麻醉围手术期医护
- 62例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总结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75岁)患者的麻醉管理过程及应对措施。结果接受全身麻醉32例,椎管内麻醉30例。手术时间85-434(163±47)min;术中出血量150-1200(454±220)ml。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观察到合并症,术后苏醒期间合并寒战5例、恶心呕吐3例、顽固性低血压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好转,大部分患者接受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良好,无伤残或死亡发生。结论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麻醉风险大,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完善术中监测,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并发症。
- 范晓华万里金传刚陈明兵梅伟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麻醉管理
- 帕洛诺司琼预防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比较术前单次注射帕洛诺司琼或托烷司琼对预防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Apfel评分≥3分,择期全麻下行妇科大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P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每组30例。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或托烷司琼5 mg,术后使用氢吗啡酮自控镇痛,随访72 h。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并计算完全有效率(CR)和完全控制率(CC)。结果 P组患者术后0~24 h及24~48 h恶心呕吐程度均明显低于T组(P〈0.05),48~72 h恶心呕吐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共5例(17%)发生呕吐,治疗失效时间为(19.6±9.4)h,无一例补救治疗;T组共19例(63%)发生呕吐,治疗失效时间(20.6±4.5)h,补救治疗3例次。术后0~24 h、24~48 h和0~72 h P组CR和CC明显高于T组(P〈0.05),而术后48~72 h两组CR和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预防妇科手术PONV的疗效在术后48 h内明显优于单次注射托烷司琼5 mg。
- 韩嫱王学仁陈晔凌罗爱林
-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妇科术后恶心呕吐
- 布托啡诺预防和治疗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椎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40例,即B组(布托啡诺组)、F组(芬太尼组)和N组(对照组)。在缝合皮肤前静脉注射拟观察的药物,观察患者在拔管即刻和在苏醒室的躁动及镇静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拔管时间及缓解情况等,N组患者若发生躁动则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结果三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镇静评分较高,但是没有过度镇静或苏醒延迟的发生,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室F组追加芬太尼后躁动缓解率为50.0%(8116),而B组追加布托啡诺后躁动缓解率为100.0%(6/6)。N组发生躁动的患者经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后躁动缓解或减轻率为88.0%(22/25),F组8例患者追加芬太尼后有5例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而B组及N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布托啡诺是预防和治疗术后躁动的理想选择,而芬太尼并不能有效防治术后躁动。
- 万里王学仁刘尚昆张传汉田玉科
- 关键词:布托啡诺麻醉苏醒期躁动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