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全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气田
  • 1篇低压差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引射
  • 1篇原油输送
  • 1篇增压
  • 1篇增压站
  • 1篇双河油田
  • 1篇水处理
  • 1篇脱蜡
  • 1篇脱水
  • 1篇污泥
  • 1篇污泥处理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老区
  • 1篇化学助剂
  • 1篇集输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王全
  • 2篇姚麟昱
  • 2篇付先惠
  • 1篇许易安
  • 1篇李波
  • 1篇王孝刚
  • 1篇罗林杰
  • 1篇曾兴平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钻采工艺
  • 1篇中国设备工程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中外能源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1998
  • 1篇199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西阶梯式整体增压系统效率提升技术探析
2021年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经过近30年的滚动开发,大部分气井已呈现出低压低产的状态,"采不出、输不走"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通过开展集输管网高低压分输、实现增压开采,形成了"井口负压采气+井区分散集气+管道集中输气"川西阶梯式整体增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气藏的最终采收率。由于增压工程投资高,依托已建的高低压分输管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建成了"中低"压2套集输环网,在集输环网上进行管道增压站布局优化设计,减少了管道增压站的数量和工程投资。对于滚动开发的气田,"环形管网+增压站"相结合的布局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曾兴平姚麟昱李金洋王全李波
川西气田老区信息化建设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川西气田老区进入生产末期,气井产能效益已经非常低,长期以来气田井场管理采用人员巡检抄表值守模式,存在明显的资源管理浪费问题。如今,信息化技术应用已成为降低气田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但气田老区井场工艺单元的全信息化改造面临较高的投资和成本回收风险。为此,本文选取了川西气田下属的SF采气管理区,其低压低产的特点可代表绝大多数川西气田老区的生产情况,通过精简井场工艺的数据源点、改进流量计算方式以及现场应用试验,探索川西气田老区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川西气田老区井场工艺单元中,压力、液位、熄火保护数据源点具备精简空间,经优化精简后数据源点减少率超过50%;测温、测压上传RTU计算流量的数据结果满足气田内部的计量需求,且较常规一体化流量积算仪方式节省1.9万元/计量点。因此,采取精简化数据采集设备和RTU流量计算模式具备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为川西气田老区整体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恒王全付先惠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被引量:9
1998年
含油污泥一方面循环于联合站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随着污水外排造成了环境污染。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河南油田近几年在污泥处理工艺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在井楼、双河联合站的应用情况。
张涛王全许易安
关键词:油田含油量污泥处理脱水污水处理
采输原油中化学助剂的筛选
1993年
双河油田在原油采输中因原油含蜡量高(21.5~34.1%)、凝点高(31~42℃)等造成油管结蜡严重,低温流动性差,脱水困难,采输原油供热占生产热耗的58%以上。从1984年以来进行化学助剂筛选,筛选出AP-46、DPA—2031、TA—1031、AF—8422和POI—2420等一批高效破乳、降粘、降凝化学助剂,为油田实现常温下采输原油创造了条件,节约大量能源和钢材。
王全
关键词:双河油田原油输送降粘剂降凝剂脱蜡
中江气田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中江气田滚动开发、快速上产导致管网压力高、低压低产井生产困难、同井场井间干扰制约低压井产能释放等问题,开展了针对管网、站场、气井的3项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先,基于现有管网开展多方案结构优化模拟,建立了8字型“枝状+环状”复合型管网,集输能力提升两倍、气田远端回压降低0.5 MPa,确保了天然气顺利外输;其次,针对轴向分布低压低产气井,开展了5~10 km多节点增压半径技术经济界限系统评估,形成中江气田10 km长半径增压方案,覆盖范围提升30%,建设成本降低25%,实现狭长带状分布气井低成本增压;最后,针对同井场高低压气井研制了“活动式+低压差”引射装置,将常规引射压差由3.0~5.0 MPa降低至0.4~1.0 MPa,实现了在无外部动力源条件下,同井站相对高压井对低压井的引射增压,被引射低压井油压最高降幅达0.9 MPa、产量提升20%~140%,避免了同井场高压气井对低压气井生产的抑制;中江气田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气田产量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采的出、输得走”。
付先惠姚麟昱王全罗林杰王孝刚
关键词:管网优化引射低压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