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万全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贝氏体
  • 4篇贝氏体钢
  • 3篇新型贝氏体钢
  • 2篇性能研究
  • 2篇连续冷却曲线
  • 1篇电渣
  • 1篇电渣重熔
  • 1篇硬质
  • 1篇硬质合金
  • 1篇辙叉
  • 1篇接触疲劳性能
  • 1篇晶粒
  • 1篇晶粒长大
  • 1篇晶粒长大抑制...
  • 1篇晶粒大小
  • 1篇回火
  • 1篇回火工艺
  • 1篇机械性能
  • 1篇滚动接触疲劳
  • 1篇合金

机构

  • 5篇西华大学

作者

  • 5篇熊万全
  • 4篇栾道成
  • 2篇王正云
  • 2篇赵太源
  • 2篇何雷
  • 1篇张波
  • 1篇王艳
  • 1篇金应荣
  • 1篇陈勇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硬质合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含(W,Ti,Ta)C的超细硬质合金的性能及组织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在WC-8%Co(文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复合抑制剂(VC/Cr3C2)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配比的Cr3C2及(W,Ti,Ta)C,制备超细硬质合金。采用横向断裂强度检测、洛式硬度检测、SEM分析、TEM检测等方法,研究了Cr3C2和(W,Ti,Ta)C对超细硬质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3C2、(W,Ti,Ta)C的增加,晶粒大小没有显著变化,硬质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减低,硬度提高。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在WC-8%Co-4%(W,Ti,Ta)C-0.5%(VC/Cr3C2)硬质合金中发现了类似于孪晶的结构,并通过能谱证实了Cr3C2和(W,Ti,Ta)C的存在。WC-8%Co-4%(W,Ti,Ta)C硬质合金经1 390℃压力烧结后,硬度为93.8 HRA,抗弯强度为2 250 MPa,相对密度为99.7%。
赵太源栾道成王正云熊万全
关键词:超细硬质合金晶粒长大抑制剂晶粒大小
新型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曲线和接触疲劳性能研究
随着我国铁路提速、重载的发展,轮轨接触应力越来越大,钢轨伤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开展高强钢轨的研究,对于预防和减缓伤损的出现,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贝氏体钢材料具有低碳、高强、高韧的良好综...
熊万全
关键词:贝氏体钢连续冷却曲线接触疲劳性能机械性能
文献传递
新型贝氏体辙叉心轨组织、性能研究
借助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等实验手段,对不同回火温度下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回火过程中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5 O℃回火时,新型贝氏体钢屈服强度为1143MPa,抗拉强度为1...
栾道成金应荣王正云熊万全何雷李本南
关键词:回火工艺贝氏体钢残余奥氏体
新型贝氏体钢连续冷却曲线及组织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了自行研制的新型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曲线,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室温组织,分析了显微硬度,讨论了不同合金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的贝氏体转变起始温度明显降低,约400℃。冷速在0.011~1℃/s时,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硬度达到445~560 HV5,冷速>1℃/s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硬度达610~630 HV5。由于合金元素的作用,新型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在空冷状态下即可获得贝氏体组织。
熊万全栾道成赵太源张波陈勇
关键词:贝氏体钢连续冷却曲线
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被引量:5
2014年
分别对用普通冶炼工艺和电渣重熔工艺得到的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进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电渣重熔工艺得到的新型辙叉用贝氏体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接触疲劳性能,且两种工艺的材料接触疲劳寿命都随试验应力的增加而降低。相较于纯滚动试验,滑差的存在将增大材料的塑性变形和造成材料温度升高,引起材料接触疲劳寿命的显著下降。通过观察发现,新型辙叉用贝氏体钢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麻点剥落和浅层剥落。
何雷栾道成陈晓男王艳熊万全
关键词:电渣重熔贝氏体钢辙叉滚动接触疲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