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垚垚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中药肝复康干预肝星状细胞及肝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中药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干预实验,从蛋白质组学角度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中药的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及加入肝复康药物血清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分别设定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同时分别将注射二甲基亚硝胺、肝复康的大鼠设定为模型组及治疗组,并将各组大鼠肝脏取出。分别提取以上各组的总蛋白质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随后进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后比对蛋白质斑点,找出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HSC的蛋白质表达在不同时间有了不同变化。大鼠造模4周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肝组织总蛋白质图谱存在着一定差异,部分蛋白质在两组中表现出不同的丰度。结论: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蛋白质的作用有关。中药肝复康治疗肝纤维化是通过调节多个蛋白质表达产生的。
- 李骢湛垚垚姜妙娜崔小栋张彩华徐婷婷赵赫男孙杰贾玉杰
- 关键词:中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蛋白质组学
- 中药肝复康对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介导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6
- 2006年
- 中药肝复康是本研究室多年来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的抗纤维化经验方,既往的动物实验已多次成功证实其对肝组织纤维化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临床实践也充分表明了该方具有明显的阻断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减轻肝纤维化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分子水平观察该方抗纤维化的药理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中药肝复康对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调节机制。
- 李骢罗建湛垚垚崔小栋姜妙娜贾玉杰
- 关键词:肝复康生长因子介导血小板衍化中药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
- 猪、兔、羊、鸡肝脏中必需微量元素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以猪、兔、羊、鸡的肝脏为材料,利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 -AES)测定了其微量元素Zn、Fe、Cu、Mn的含量,新极谱仪测定了Se的含量,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需脂肪酸亚油酸(C反18∶2 )和γ亚麻酸(Cγ18∶3)的含量。结果表明,Fe在所测五种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Zn其次,Se最低。四种动物肝脏中,兔肝的Zn、Fe、Se含量(鲜重)最高,分别为3 4 0 0 μg/g,1 5 1 70 μg/g和0 1 4μg/g;羊肝的Cu含量(鲜重)最高,为65 72 μg/g;鸡肝的Mn含量(鲜重)最高,为1 94μg/g。此外,在所测定的两种必需脂肪酸中,兔肝的亚油酸含量(鲜重)最高,为2 4 0 8% ;鸡肝中γ亚麻酸含量最高,为1 0 8%。结果提示,在选用动物肝脏作为营养素源和制备保健品时,应考虑微量元素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特点,有效利用其营养价值。
- 罗娜邹伟姜丽娟湛垚垚刘玉国
- 关键词:动物肝脏微量元素必需脂肪酸
- 乙胺丁醇作用于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c<'2>155的蛋白质组学
-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曾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多耐药性(muti-drug ...
- 湛垚垚
- 关键词:乙胺丁醇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学聚合酶链式反应
- 乙胺丁醇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乙胺丁醇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乙胺丁醇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乙胺丁醇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的总蛋白质,用PDQuest7.3.1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空白对照组有268个斑点,Ethambutol(EMB)处理组有蛋白斑点195个,在相对分子质量和pI值分布的任一区域,EMB处理组蛋白斑点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在EMB处理组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有23个。[结论]乙胺丁醇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乙胺丁醇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并为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奠定基础。
- 湛垚垚龙潜卢小霞杨楠周艳辛毅
- 关键词:乙胺丁醇双向电泳
- 肝复康对PDGF介导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并用不同浓度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分析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蛋白在不同干预情况下的表达。结果:经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下调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以及ER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结论: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干扰PDGF功能,抑制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的转录,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 李骢湛垚垚姜妙娜崔晓栋贾玉杰
- 关键词:肝复康肝星状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不同抗生素对耻垢分枝杆菌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乙胺丁醇(EMB)、异烟肼(I NH)、利福平(RIF)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3种抗生素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方法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的总蛋白质,用PDQuest 7.3.1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不同浓度的乙胺丁醇、异烟肼和利福平对耻垢分枝杆菌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处理3 h时,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增殖首次受到明显抑制;3种抗生素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乙胺丁醇24.0μg/ml,异烟肼0.08μg/ml,利福平0.8μg/ml。比较蛋白质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有155个蛋白斑点,乙胺丁醇处理组有蛋白斑点147个,异烟肼处理组有蛋白斑点235个,利福平处理组有蛋白斑点161个。对照组、乙胺丁醇处理组,异烟肼处理组和利福平处理组的蛋白斑点的分布明显不同。结论3种抗生素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并为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提供基础依据。
- 湛垚垚刘晶华张翠丽辛毅
- 关键词: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双向电泳
- 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SM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异烟肼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奠定基础。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曲线,确定药物处理SM细胞的最佳时间和浓度,并提取在最佳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的SM细胞总蛋白,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的总蛋白质,用PDuest7.3.1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在空白对照组检出159个蛋白斑点,在异烟肼处理组检出221个蛋白斑点,在相对分子质量30 000~90 000和pH值4.5~6.0范围内,异烟肼处理组蛋白斑点数均多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异烟肼处理后促进了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
- 湛垚垚张翠丽辛毅
- 关键词:异烟肼双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