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庆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资料研究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提高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的方法,规范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方法:对340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的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0例患者中,1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4.71%),132例甲状腺腺瘤(38.82%),20例桥本炎(5.88%),12例甲状腺囊肿(3.5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2.65%),1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甲状舌骨囊肿,1例肉芽肿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4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癌1例、甲状腺大B细胞淋巴瘤1例。恶性总共46例(13.50%),其中伴淋巴结转移11例,伴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伴滤泡性腺瘤5例,伴桥本炎2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25~45岁,最小14岁,最大76岁;2例有甲亢病史,1例突眼、高血压,1例声音嘶哑,1例颈部疼痛,其余均为体检或无意中发现颈部增粗。恶性肿瘤B超多为低回声,伴点状强回声或数个强光点,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大小不等,最大47 mm×39 mm,最小3.0 mm×2.5 mm;CT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强化,细小钙化,部分淋巴结增大。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占多数。因此,对于各种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特点及多种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以减少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 徐冬香游庆华王爱华曾艺鹏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双节段脊髓压迫损伤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双节段非相邻脊髓压迫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多次重复移植是否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移植组和重复移植组.通过硬膜外置入2F Fogarty球囊导管建立双节段非相邻脊髓压迫模型.在减压后第1天,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6×106个以3次分剂量(间隔3 d)和1次总剂量分别通过耳缘静脉移植入动物体内,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通过行为学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SEP)、病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通过免疫荧光评价干细胞归巢率, TUNEL染色检测脊髓凋亡情况.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表现为显著的运动功能提高(P〈0.01),且重复移植组要优于单次移植组(P〈0.01).重复移植组动物潜伏期为(22.53±0.75) ms,单次移植组动物潜伏期为(24.42±0.45) ms,对照组为(26.31±0.69 )ms,单次和重复移植组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和重复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前脚运动神经元量高于对照组,凋亡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1).重复移植组干细胞归巢率明显高于单次移植组(P〈0.01).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保护神经元、抑制凋亡作用有效提高兔双节段脊髓压迫损伤功能,并且多次重复移植较单次移植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 杨超华禹宝庆游庆华冯建军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体感诱发电位
- Survivin和Smac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Survivin和Smac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Survivin和Smac表达,按照阳性细胞数5%、25%、50%划分,是否出现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Smac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5),61.5%(40/65),80.0%(16/20),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ac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13/15)、38.5%(25/65)、40.0%(8/20),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Smac之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瘤病理类型无关(R2=0.770 2,R2=0.632 5,R2=0.750 0),与年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986 5,R2=0.931 1,R2=0.964 3)。Smac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R2=0.993 3,R2=0.925 9),而与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无关(R2=0.714 7,R2=0.793 7,R2=0.831 2,R2=0.816 3)。结论:Survivin随着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表达上调,而Smac表达下调,提示Survivin和Smac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徐冬香游庆华王爱华叶惠英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凋亡SURVIVINSMAC免疫组织化学
-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2年10月125例在本院内分泌科和外科手术的患者,应用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制作技术(TCT)和传统制片技术(CS)对125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TCT 具有以下特点: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形态结构清晰,尤其是能清晰观察到细胞核的多形性、拉长或不规则的核膜、核沟和核内包涵体,细胞呈单层排列,涂片背景干净,血细胞和杂质少。TCT 和与 CS 在细胞学诊断分类比较上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27,P =0.052>0.05)。TCT 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8.9%,高于 CS 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 =0.009<0.05)。TCT 组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 C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TCT 可以提高甲状腺穿刺制片质量、敏感性、特异性、病理诊断准确率和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徐冬香游庆华王爱华叶慧英张俊叶敏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细针穿刺甲状腺
- 兔视网膜光凝术后GFAP和CTGF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色素家兔视网膜光凝术后Müller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激光斑的表达。方法:采用倍频532nm绿激光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光斑效应为Tso分级Ⅲ级),建立色素兔视网膜光凝Ⅲ级光斑效应动物模型。24只有色家兔右眼为视网膜光凝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按术后观察时间1,3,7,14,21,28d分为6个亚组,各组动物于光凝术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出眼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FAP和CTGF的表达,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两者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GFAP蛋白在色素家兔正常对照眼神经节细胞层弱表达,光凝后3d,激光斑Müller细胞表达GFAP,表达持续增强到光凝术后28d。光凝后3d,CTGF在光斑处弱表达,持续增强至术后28d,CTGF阳性表达在视网膜光凝斑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成纤维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细胞和无定形的胶原基质。CTGF蛋白在正常对照眼无表达。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视网膜光凝斑GFAP与CTGF表达强度在时序上呈密切正相关(r=0.786,P<0.01)。结论:CTGF与GFAP参与了视网膜光凝术后激光斑损伤修复的调控过程。可能是视网膜神经胶质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学基础。
- 覃冬菊游庆华唐罗生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光凝固术视网膜
-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2
- 2017年
- 背景:近年来,多水平脊髓损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重视,而良好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基础。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胸椎双节段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方法:通过T6、T7椎板钻孔,2F Fogarty球囊导管被置入硬膜外腔,X线下定位球囊的位置,使其位于T3、T10水平。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4,只置入球囊,球囊不膨胀)、40μl压迫组(B组,n=10)、50μl压迫组(C组,n=10)。术后通过行为学评分、CT检查、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三组兔Reut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CT检查示球囊位于硬膜外,A组未见脊髓受压;病理切片可见B组和C组受压节段脊髓前角灰质内神经元数量减少,灰白质水肿,可见脊髓空洞,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泡沫细胞形成,且B组和C组有程度上的差异。结论:该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多节段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特征,操作简单、稳定性强,且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压迫。
- 杨超华禹宝庆游庆华叶秀章冯建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
- 热休克蛋白27及CD34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CD34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血管化、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 应用鼠抗人HSP27、CD34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北京中杉PV9000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法,对36例Rb常规石蜡标本行HSP27、CD34表达的测定,并计算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HSP27光密度值(OD值)、MVD在未分化组、分化组的差异及在有视神经浸润组、无视神经浸润组的差异采用t检验,HSP27 OD值与MVD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SP27在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弱表达,在Rb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浆内.HSP27和CD34在R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和100%,CD34标记的MVD及HSP27均与Rb的分化程度、视神经浸润有关(P均<0.01).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HSP27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59,P<0.01).结论 HSP27、CD34标记的MVD的测定对于确定Rb的组织特性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HSP27可能会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
- 覃冬菊唐罗生游庆华刘湘平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类小分子微血管密度视网膜母细胞瘤CD34
- Fascin蛋白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2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患者病变部位Fascin蛋白表达情况,研究Fasc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UDH、FEA以及ADH中没有发现Fascin蛋白阳性表达,而在DCIS与IDC中均发现Fascin蛋白阳性表达。fascin蛋白表达与Bloom-Richardson分级、ER表达以及PR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上述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ascin蛋白表达与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发生、组织分化、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疾病预后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Fascin蛋白有望成为判断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有效指标,同时为治疗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提供新的思路与想法。
- 游庆华
- 关键词:FASCIN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