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科
-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无锡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体温测量仪(儿科用)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体温测量仪(儿科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儿科体温测量。;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张琳温大科郭豆豆华裕
- 无锡市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状况比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了解无锡市3-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异。方法 抽取无锡市3个区3-12岁健康儿童2354名和无锡市儿童医院哮喘门诊的3-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300例,分别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8.3%,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3.0%,喉头哽咽1.4%,张口呼吸10.1%,睡眠呼吸暂停1.6%,磨牙0.6%,梦呓1.0%,梦游0.5%,睡眠中肢体抽动1.3%,睡眠不安18.1%。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哮喘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
- 陈灏健温大科谢娟娟
- 关键词:哮喘睡眠障碍儿童
- TNF-α、IL-1β、IL-6、IL-10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确诊为IM的患儿47例纳入IM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非IM发热患儿50例纳入非IM发热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并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β、IL-6、IL-10水平与IM的关系,而后建立基于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的预测列线图,分析其对儿童IM的诊断价值。结果IM组患儿肝脏及脾大占比,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异型淋巴细胞占比,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M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大(OR=35.128,95%CI:4.467~127.556)、异性淋巴细胞占比(OR=1.277,95%CI:1.021~1.476)、TNF-α(OR=15.991,95%CI:5.476~369.052)、IL-1β(OR=2.015,95%CI:1.095~3.706)、IL-6(OR=2.853,95%CI:1.398~5.822)及IL-10(OR=1.221,95%CI:1.083~1.377)为IM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应用列线图模型建立IM的预测评分,列线图预测IM的C指数为0.922(95%CI:0.871~0.963)。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IM与实际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09,一致性良好。结论TNF-α、IL-1β、IL-6及IL-10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地提升IM患儿的诊断效能,可以将之运用于基层医院发热患儿IM的早期诊断中。
- 温大科李天宇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
- 一种儿科用药片捣碎设备的研磨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用药片捣碎设备的研磨装置,包括入料罩、下料管、罩体、出料口、摇杆和粉碎组件,该儿科用药片捣碎设备的研磨装置通过设置了粉碎组件,摇杆带动连接杆转动,同时通过锥形齿轮进行传动使多个研磨刀在保护盘的保护...
- 张琳李天宇温大科张茜周晓娟
- 文献传递
- 无锡市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调查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无锡市7-12岁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7-12岁健康儿童1 893名和肥胖儿童538名,分别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无锡市538例7-12岁肥胖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9.9%,其中入睡时间超过0.5 h的报告率为7.3%,睡眠打鼾为10.9%,张口呼吸为5.8%,憋醒为0.5%,睡眠呼吸暂停为0.2%,梦游或做噩梦为2.1%,睡眠中肢体抽动为11.8%,遗尿为0.2%,清晨起床困难为0.9%,近0.5 a学习成绩下降的为17.2%,性情急躁的为20.3%;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无锡市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
- 陈灏健张锡莲温大科
- 关键词:睡眠障碍肥胖症儿童
-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EV-71感染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感染与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性,为潜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本院儿内科治疗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EV-71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43例和阴性组57例;同时选择在本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NSE含量测定。对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NSE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NSE水平偏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患儿比较,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水平较正常儿童有明显偏高,EV-71阳性患儿最为明显,提示手足口病患儿较正常儿童易并发神经系统损伤,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相对更为严重。
- 温大科陈旭光张申李天宇
-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选取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例数各3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左旋门冬酰胺酶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培门冬酶组采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6天,并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46天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及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细胞因子、凝血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46天后,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比较,培门冬酶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率更高(χ^(2)=4.874,P<0.05)。治疗前及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3.372、3.704,P<0.05)。治疗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治疗21天后升高,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7.181、5.635,P<0.05)。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铁蛋白(SF)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3.785~7.921之间,均P<0.05);治疗46天后培门冬酶组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2.983~7.000之间,均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门冬酶组治疗21天后长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2.985,P<0.05);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
- 温大科徐旭张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安全性
- 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血清TNF、IFN-γ及IL-17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到该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17例为观察组,另选17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患儿血清中TNF、IFN-γ及IL-17A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急性期血清中T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TNF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IFN-γ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IL-17A水平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IL-17A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会引起血清中TNF、IFN-γ及IL-17A水平变化,可能与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关。
- 温大科陈灏健李天宇郁志伟
- 关键词:腺病毒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A
- 环孢霉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霉素A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激素水平[雌二醇(E2)、睾酮(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E2、T、R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E2水平低于对照组,T、R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Hb、PLT、AN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PLT、AN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孢霉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激素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造血功能恢复,改善外周血循环,且安全性较高。
- 包鸿李天宇温大科徐大明
- 关键词:贫血环孢霉素A司坦唑醇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对重症病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11月在本院儿内科治疗的320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235例)和重症组(85例);按血清EV71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89例)和阴性组(231例)。同时以在本院保健科体检的75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比较分析HFMD组和对照组、EV71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轻症组和重症组、HFMD并发颅内感染发病期和恢复期的NSE水平。结果血清NSE水平比较,HFMD组高于对照组;EV71抗体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重症颅内感染患儿发病期高于恢复期(P均<0.05)。结论 HFMD患儿血清NSE水平升高,尤以EV71抗体阳性组最为明显。NSE水平越高,病情相对越重。NSE水平不仅是反应HFMD病程的可靠指标,也是判断病情加重趋势的有效指标。
- 温大科徐晓华陈旭光李天宇
- 关键词:手足口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