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洪强
- 作品数:35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超声引导微创球囊扩张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的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微创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即刻效果及近中期随访效果。方法 16例肺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婴幼儿,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3例,卵圆孔未闭(PFO)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l例,三尖瓣反流5例。结果 15例患儿成功完成TEE引导下经胸微创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3名患儿合并较大ASD同时封堵了ASD,14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明显降低;1例患儿术后第19天出现肺部感染,左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儿术中多次球囊扩张,跨瓣压差均下降不明显,遂改行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治疗。结论 TEE引导下经胸微创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陈苏江涂洪强俞波
- 关键词:食管超声球囊扩张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 3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 2010年
-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2年12月~2009年7月收治的3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6d~7岁,平均(11.5±23.0)个月,体重(3.0~14.0)kg,平均(5.6±2.60)kg;14例心上型患儿采用共干与左心房顶部吻合,14例心内型患儿采用冠状静脉窦去顶,扩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通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2例心下型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共干与左心房吻合,2例混合根据回流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肺静脉引流至左心房。结果手术后早期3例死亡,心上型2例,心下型1例;1例术后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术后再狭窄,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年无残余梗阻;余27例随访2个月~7年无梗阻,心功能NYHAⅠ。结论心内型及心上型TAPVC的手术纠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心上型采用经上腔与升主动脉间隙手术路径能明显降低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手术前明确诊断,保证吻合口通畅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 黄国金明腾邹勇涂洪强
- 关键词:心脏缺损手术治疗
- 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0例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观察组220例采用右胸部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纠治。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死亡率、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适用于小儿及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切口隐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胸廓畸形等优点;但必须术前超声诊断明显,选择心内缺损位置合适的病例,应用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必要措施改善术野显露,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谢学良黄国金
- 关键词:右胸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 6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总结小于6个月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小婴儿危重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 方法 87例6个月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均行一期根治手术,全部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气静复合麻醉,2例 PDA在非体外循环下,经左腋下小直切口行PDA结扎术,其余85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 视手术。结果 全组死亡3例,病死率3.4%。发生并发症33例,发生率37.9%,主要包括残余病变、低心排、反复 气管插管和感染。结论 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加强围术期的综合治疗措施,合理 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明腾邹勇陈霞涂洪强王小威张盛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婴儿
-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围术期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 许飞涂洪强胡梅英陈霞段君凯邹勇张盛
- 关键词:细胞因子体外循环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7年
- 涂洪强明腾邹勇陈霞
-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治疗
- 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下修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房间隔缺损≥5mm,房间隔缺损周边残缘≥5mm,房间隔伸展径>闭合器左心房伞盘直径。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右侧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房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49例,1例术后6h发现封堵器移位,再次开胸行体外循环下封堵器取出+ASD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1~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 涂洪强陈苏江张盛邹勇
- 关键词: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
- 应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D—TGA)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一期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0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5例,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5例;手术平均年龄(39±21.8)d,体重(3.65±1.24)kg。结果手术死亡2例,其余随访3个月-4年,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功能状况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一期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早手术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邹勇明腾陈霞涂洪强胡华琨王小威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胸腔镜辅助下先天性漏斗胸NUSS矫治手术81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的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下81例漏斗胸Nuss手术治疗,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1.6-16岁(6.4±2.9岁),体重9-54(19.6±9.3)kg,4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VSD或ASD同时纠治先心。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7±16)min,平均住院天数:(7.2±1.2)d,出血量(7.2±5.5)ml。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通过胸腔镜监控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对儿童先天性对称性漏斗胸矫形效果良好。
-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
- 关键词:先天性漏斗胸NUSS手术胸腔镜辅助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527例,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1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2.6±1.8)岁。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510例。4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改为体外循环修补;6例因残余分流改为体外循环修补;4例因通过导丝困难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2例因三尖瓣返流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1例因残余分流加重2d后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随访1-30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 涂洪强明腾邹勇
- 关键词: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