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琴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 2篇光感
  • 2篇光感受器
  • 2篇感受器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区域生态
  • 1篇区域生态环境
  • 1篇环境遥感
  • 1篇环境遥感监测
  • 1篇甲壳
  • 1篇甲壳纲
  • 1篇光适应
  • 1篇光周期
  • 1篇城市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汪琴
  • 2篇袁维佳
  • 1篇高峻
  • 1篇盛春
  • 1篇张慧绮
  • 1篇付晶
  • 1篇徐昕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8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光周期中的变化被引量:18
1997年
用透射电镜对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光感受器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眼,从远侧端到近侧端是由角膜、4个晶锥细胞形成的晶锥、一个在前端的小网膜细胞和7个纺锤形的小网膜细胞聚合而成的小网膜以及周围的多种色素细胞构成。这些结构与已知的甲壳动物的光感受器相似。在小网膜细胞中多囊体、板膜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与核下的层面中。通过对黎明(05∶15)、正午(12∶00)、黄昏(17∶00)和夜晚(22∶00)4个时间取的材料的研究,发现小网膜细胞的超微结构随昼夜光照周期发生节律性的变化。特别以感光部位———感杆束的面积和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另外在小网膜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板膜体和胞饮泡等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也随光周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同时各种色素颗粒和脂滴的分布位置也随光照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袁维佳汪琴胡珣韵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甲壳纲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光周期
不同光适应的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中的变化被引量:17
1998年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一昼夜不同时间中光适应和暗适应的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出在感杆束的直径,膜下潴泡囊的体积、微纤毛基部的胞饮泡数量、色素样颗粒的位置以及有无脂滴、板膜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方面,光适应和暗适应的光感受器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同一种适应状态中,中午和夜晚时的小网膜感杆束的体积较小,相应的细胞结构如胞质中的空泡、板膜体等与黎明和傍晚时的结构相比变化较大.虽然光感受器处于一个稳定的适应状态,但是在一昼夜中光感受器有着自己的节律变化.
袁维佳胡珣韵汪琴张慧绮盛春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光适应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质量评价——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2
2008年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集中讨论了城市尺度下,适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通过解译2004年中巴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上海市区(县)的统计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项土地数据分析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通过计算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污染负荷多项指数,能较全面地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居全国城市中等水平.
徐昕高峻汪琴付晶
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