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骏

作品数:39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骨折
  • 12篇肱骨
  • 12篇内固定
  • 8篇复位
  • 7篇关节
  • 6篇远端
  • 6篇手术
  • 6篇股骨
  • 6篇钢板
  • 5篇医源
  • 5篇医源性
  • 5篇医源性桡神经...
  • 5篇神经损伤
  • 5篇桡神经
  • 5篇桡神经损伤
  • 5篇肱骨骨折
  • 5篇微创
  • 5篇骨折固定
  • 5篇骨折固定术
  • 5篇骨质

机构

  • 2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9篇汤骏
  • 17篇陈华
  • 11篇洪汝康
  • 9篇吴剑彬
  • 9篇郭晓山
  • 9篇冯永增
  • 6篇水小龙
  • 6篇淦细红
  • 6篇王振文
  • 5篇金文姬
  • 5篇洪如康
  • 5篇胡月正
  • 5篇洪建军
  • 4篇潘骏
  • 4篇陈临炜
  • 4篇王逸扬
  • 3篇赵友明
  • 3篇陈和珍
  • 3篇徐华梓
  • 3篇周飞亚

传媒

  • 5篇温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2006年浙...
  • 2篇2007SI...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仑膦酸钠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D-Pyd/肌酐(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后应用AL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汤骏金文姬洪汝康陈华
关键词:髋骨折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
股骨干骨折术后去除内固定物再发骨折临床分析
2003年
陈华王振文洪如康孔建中汤骏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
不同手术入路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风险。方法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6年7月。收集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报道。选择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和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和恢复状态作为结局指标。采用Fisher's exact检验比较不同手术入路MIPO技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差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0项研究984例骨折患者。纳入的病例共出现28例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2.85%)。687例远端前方入路的病例中出现12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75%);228例远端外侧入路的病例中出现1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4.82%);69例后侧入路的病例中出现5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7.2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远端前方入路比其他两种入路损伤发生率低(P=0.015和0.014),远端外侧入路组与后侧入路无显著差别(P=0.541)。结论 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与髓内钉相近,比ORIF低。远端前方入路比远端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低。
吴剑彬王逸扬周飞亚冯永增汤骏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MIPO
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8例。合并桡神经损伤8例,臂丛损伤2例,肘关节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2例,肱动脉损伤3例,桡动脉损伤...
陈华洪如康王振文赵友明汤骏李彬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等量的安慰剂,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后续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部位和假体周围的新出现的骨折以及TKA术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g/cm^2)分别为0.642±0.059,0.621±0.059,0.601±0.051;对照组分别为0.654±0.062,0.623±0.061,0.602±0.057。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分别为0.785±0.078,0.797±0.064,0.757±0.063;对照组分别为0.652±0.067,0.621±0.059,0.601±0.059。2组术前、术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HSS评分分别为5.56%、82.2分,对照组为20%、76.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TKA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不仅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腰椎骨密度,增加膝关节功能评分。
胡炜汤骏郭晓山陈华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密度HSS评分
改良备皮方法对髋部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备皮方法在髋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1位择期髋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晚两组患者术野皮肤均进行常规剃毛、肥皂液清洗、更换清洁病员服;术晨实验组用肥皂液清洗术野皮肤至水清后更换手术衣,对照组用5%碘伏消毒,灭菌棉垫包扎后更换手术衣,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前后在术野中心皮肤采样、送检培养。术后观察创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创口感染。结论:髋部手术患者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尽管使术野皮肤细菌有所增加,但并不增加术后感染,认为改良方法可行。
淦细红汤骏杨锦红徐朗朗洪如康徐云云金文姬
关键词:备皮髋部手术
肱骨骨折闭合复位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治疗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and treatment of the radial nerve injure because of closed reduction for hu...
胡月正陈华汤骏洪汝康吴剑彬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例;年龄12—16岁,平均13.7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A型2例,IIA型8例,ⅢA型3例,HIB型1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及损伤机制,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记录患侧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均在3个月内获骨折愈合,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1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患肘伸屈活动度平均为120.60(110°~135°),患侧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60.3°(150°~175°)。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1例。3例患者出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通常是不伴有后髁骨折的DubbedeYA型骨折,其损伤机制为在肘关节伸直过程中外翻应力作用下桡骨小头撞击肱骨小头所致,明确诊断后,切口复位内固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方文来吴剑彬汤骏陈华
关键词:肘关节青少年
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今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14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I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6例术后半年门诊行髓内针取出。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困难的长骨干骨折有效,适用于6~15岁儿童的长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潘骏汤骏郭晓山水小龙张敬东张宇
关键词:长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儿童
股骨后髁角作为全膝置换旋转力线标志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定位和测量膝关节磁共振图像上全膝置换股骨远端旋转对位标志,评价股骨后髁角做为旋转力线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对正常膝关节进行磁共振扫描。在横断位图像上测量股骨后髁轴,以及临床经股骨通髁轴、Whiteside's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在冠状面上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结果共测量78例正常膝关节。配对t检验提示股骨后髁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side's线的垂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股骨通髁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样本t检验提示股骨后髁轴外旋3°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股骨后髁轴作为全膝置换术中旋转力线参考标志,较Whiteside's线和临床经股骨通髁轴更可靠。传统沿股骨后髁轴外旋3°截骨的可靠性差。股骨后髁角的变异范围大,需进行个体化医疗。
吴剑彬王逸扬周飞亚汤骏冯永增潘俊
关键词:全膝关节成形术全膝置换股骨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