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青光
  • 10篇青光眼
  • 5篇闭角
  • 5篇闭角型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小梁
  • 4篇小梁切除
  • 4篇小梁切除术
  • 3篇视网膜
  • 3篇前房
  • 3篇青光眼患者
  • 3篇网膜
  • 3篇疗效
  • 3篇黄斑
  • 3篇闭角型青光眼
  • 3篇玻璃体
  • 2篇单抗
  • 2篇单抗治疗

机构

  • 23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医学科...

作者

  • 23篇江玲
  • 8篇傅昆良
  • 6篇曾华科
  • 3篇张卉颖
  • 3篇李青
  • 2篇李琼
  • 2篇薛颖
  • 1篇林大熙
  • 1篇王秀钦
  • 1篇郑松龄
  • 1篇黄子杰
  • 1篇杨为国
  • 1篇严端
  • 1篇富质洁
  • 1篇张美珍
  • 1篇杨佩菲
  • 1篇洪我象
  • 1篇林宝仁
  • 1篇裴晓梅
  • 1篇郜忠海

传媒

  • 16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海峡药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9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共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 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15±0.17),治疗后为(0.28±0.20);治疗前平均眼压为(13.5±1.9)mm Hg,治疗后为(14.2±1.9)mm Hg;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13±311)μm,治疗后为(208±121)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张卉颖江玲李青
关键词:黄斑变性
医学验光配镜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医学验光配镜在治疗儿童弱视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66例弱视儿童采用医学验光配镜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86例(78.14%),基本痊愈62例(16.94%),无效18例(4.92%),总有效率95.08%。结论医学验光配镜对屈光不正造成的儿童弱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江玲
关键词:儿童弱视检影配镜
前房穿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2004年
江玲傅昆良
关键词:前房穿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虹膜周切术
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个性心理因素的探讨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对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心理因素进行比较,探讨两组患者个性特征的差异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评定量表对65例患者进行测验和分析。结果急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临床表现明显高于慢性组。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P分上显示显著性差异(P<0.01),大多数患者属于A型行为。结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个性心理因素有一定差异,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具有明显的精神质,临床心理症状更为突出,综合治疗中应当予以区别对待。
林大熙江玲黄子杰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测验
Schiemm管小梁切除术
目的:探讨 Schlemm 管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例双眼慢性青光眼,其中一眼为绝对期,另一眼为青光眼中晚期患者,共26只眼;开角型青光眼8例16只眼,
傅昆良江玲曾华科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巩膜瓣
文献传递
视神经乳头玻璃疣8例报告
1992年
视神经乳头玻璃疣临床少见,我科1986年以来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8例,14眼。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13~66岁。单眼2例,双眼6例;视力正常10眼,其中8眼为矫正视力正常,视力未行矫正2眼。视神经乳头界限不清12眼,隆起4眼,色潮红12眼;视网膜除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轻度纡张外,其余未见异常。玻璃疣位于视乳头鼻侧或鼻上方10眼,其中1眼鼻、颞侧并存,4眼位于视乳头颞侧。玻璃疣处荧光造影表现为动脉早期于疣体内出现荧光,其大小、形态与玻璃疣相当,造影过程中无荧光素渗漏到玻璃疣范围外。二、讨论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不明。在组织病理标本中,视神经乳头玻璃疣为呈向心性排列伴有钙化的板层均质物质。
江玲林宝仁
关键词:玻璃疣视神经乳头荧光素渗漏眼视网膜荧光造影病理标本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2017年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17例(17眼),所有患者均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 L),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改变。结果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为(0.23±0.16),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0.28±0.17)、(0.30±0.08);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治疗前为(476±230)μm,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为为(270±127)μm、(307±104)μm。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视力和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6个月后,患者视力提高欠佳,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上皮层厚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效果好;治疗6个月后,视力回退,长期效果需增加患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李琼张卉颖郜忠海陈靖江玲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眼眶透明细胞型横纹肌肉瘤1例
1991年
我们收治1例眼眶透明细胞型横纹肌肉瘤,引起颅内硬膜下血肿,导致迅速死亡,报道于下。患者男,23岁。以左眼球突出、胀痛1个月为主诉于1989年12月6日入院。发病后眼眶CT见左眶球后间隙2×0.8cm肿物影,外缘与外直肌紧连,视神经受压移位,眼球突出,未见骨质改变。
洪我象富质洁江玲郑松龄
关键词:细胞型横纹肌肉瘤眼球突出外直肌左眼球
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只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治疗。结果31例患者中有28例得到了较好的眼压控制。结论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较好方法。
曾华科傅昆良江玲薛颖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透热
玻璃体腔内注空气术后护理体会
2002年
江玲
关键词:护理眼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