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
- 作品数:323 被引量:1,852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水稻耐储藏、耐盐基因OsPSKR3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耐储藏、耐盐基因OsPSKR3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因OsPSKR3,为如下1)或2)或3)或4)所述的DNA分子:1)SEQ ID NO.1所示的DNA分子;2)SEQ ID NO.2所...
- 万建民江玲 李坤豪 佟齐开 陈雅萍 张福鳞 牟昌铃 吴一湾刘世家刘喜田云录周时荣
- 巨胚水稻W025糙米浸水后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7
- 2005年
-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血压功能水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W025是通过化学诱变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具有巨胚特征,遗传分析表明巨胚基因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W025和其原始品种金南风浸水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动态,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2个谷氨酸脱羧酶转录本在浸水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GABA主要集中在胚部,浸水后W025的GABA积累量显著高于金南风。(2)随着浸水时间延长,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W025胚部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金南风。GAD活性的变化与GABA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浸水后种胚GABA的积累与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有关。(3)2个谷氨酸脱羧酶基因OsGAD1与OsGAD2在W025和金南风之间没有转录水平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对浸水后GABA的积累起关键作用。
- 刘玲珑江玲刘世家周时荣张文伟王春明陈亮明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Γ-氨基丁酸谷氨酸脱羧酶
-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被引量:28
- 2006年
-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直链淀粉含量耐热指数(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100)和胶稠度耐热指数(高温下胶稠度/适温下胶稠度×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在南昌和南京两个试验地点对水稻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高温耐性QTL进行了检测。两个性状在两个试验地点共检测到9个QTLs,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温耐性QTL3个,胶稠度高温耐性QTL6个。两个性状中共有3个QTLs在两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Wx基因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和第8染色体G1073-R727区域分别是控制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高温耐性的重要区域。
- 朱昌兰江玲张文伟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高温耐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方法
- 本发明涉及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抗褐飞虱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方法,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对水稻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与感虫品种02428(♂)杂交获得的F<Sub>2</Sub>各单株的基因...
- 万建民江玲孙立宏刘裕强陈亮明刘世家刘喜王春明程遐年翟虎渠
- 文献传递
- OsESV1基因对水稻淀粉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水稻EARLY STARVATION1(OsESV1)基因对水稻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获得osesv1突变体,考查osesv1的表型及胚乳淀粉的理化特性,分析OsESV1的表达特性及相关功能。【结果】OsESV1蛋白在植物界中十分保守。osesv1突变体株高、穗长、每穗粒数低于野生型,分蘖数显著多于野生型,叶片中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籽粒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而总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OsESV1呈组成型表达,并且具有昼夜节律表达的特征。OsESV1蛋白定位在叶绿体内且呈点状分布。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表明OsESV1蛋白可以与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OsAGPS)2a和OsAGPS1互作。【结论】OsESV1基因影响水稻叶片的淀粉合成途径,而对胚乳淀粉合成的影响不明显。
- 王永祥燕海刚徐含聪傅玉双单壮壮胡晓晴张文伟江玲
- 关键词:水稻淀粉胚乳
- 水稻品种‘N22’强休眠性QTL qSd-1的遗传解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析可将其分解为qSd-1-1、qSd-1-2两个相邻的位点,其中,qSd-1-1位于标记RM10719和RM10694之间,LOD值为2.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3%;qSd-1-2位于标记RM11162和RM11133之间,LOD值为2.5,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6%。这2个位点对休眠性具有累加效应。
- 沈贝贝杨春艳吴涛刘喜冯志明江玲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 籼型染色体置换片段在杂交粳稻中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本Asominori,其中带有第12、第4、第1和第11染色体片段的AIS84、AIS27、AIS3、AIS80和AIS76置换系产量相关性状的GCA综合表现最好。说明在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水稻籼粳亚种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大于粳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对粳稻基因组导入籼稻X24-2~R367(Chr.12)、R1854~R288(Chr.4)、C970~C955(Chr.1)、C1350~R257(Chr.11)和X52~R2913(Chr.11)染色体片段,可显著提高杂交粳稻的产量水平。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及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双亲一般配合力均高的前提下结合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超高产杂交稻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基本原则。
- 余传元江玲肖应辉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配合力
-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耐低温发芽数量性状基因座被引量:12
- 2007年
-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可能与种子的耐贮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发芽力强的水稻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
- 纪素兰江玲王益华刘世家刘喜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贮藏条件QTL定位
-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以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最高,晚粳类型品种最低。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三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与晚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
- 关键词:粳稻微卫星标记籼粳分化
- 水稻叶绿素合成酶突变基因及其基因工程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水稻叶绿素合成酶突变基因Osygl1的核苷酸序列及基因工程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Osygl1的cDNA序列SEQ ID NO.1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基因OsYGL1为水稻中一个叶绿...
- 万建民吴自明张欣江玲陈亮明苏宁程治军刘世家刘喜何冰王春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