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之放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94例被引量:15
- 1995年
-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对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损害,也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基于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疗法的启示,我们运用益肾活血通络之品,外敷于神阙穴,治疗了9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4例高血压病人中,男71例,女23例;年龄30~39岁5例,40~49岁24例,50岁以上65例;病程1~36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郑州会议制订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Ⅰ期高血压9例,Ⅱ期高血压72例,Ⅲ期高血压13例。观察前停服降压药物1星期以上。
- 殷之放汪司右
-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药疗法中药穴位敷贴
- 针灸治疗小鼠苯中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苯是一种具有全身毒性作用的毒物,可侵犯一系列器官和系统,尤其是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是造血组织,其典型改变是白细胞减少、骨體造血障碍和诱发染色体畸变.慢性苯中毒的治疗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本研究研制了小鼠苯中毒模型,选择白细胞计数等作为实验指标,
- 殷之放陈汉平徐明海钟宝珍恒健生戴京滇陈恩萱杨凤仪
- 关键词:针灸苯小鼠中毒
-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1994年
- 笔者以辨证结合辨病的方法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自1989年11月至92年1月收治48例,并与复方降压片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78例高血压病人中,男57例,女21例。年龄30~39岁5例,40~49岁18例,50岁以上55例。病程1~23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郑州会议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Ⅰ期高血压6例,Ⅱ期高血压59例,Ⅲ期高血压13例。随机分为二组,针刺组48例,对照组30例。观察前停服降压药物二周以上。
- 殷之放
-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疗法
- 项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项针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 56例病人随机分为项针组和针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项针组每搏心输出量平均增加10.13ml/次(P<0.05),每...
- 殷之放汪司右肖达
- 关键词:高血压项针疗法疗效标准
- 文献传递
- 金舒白老中医针刺治疗癫症经验举隅
- 1995年
- 金舒白老中医针刺治疗癫症经验举隅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00)殷之放癫症是一种精神失常的疾病,以少动而多静为其主要特征。阴盛阳衰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内伤七情,或思虑不遂,或悲忧太过而伤及肝胆或心脾,导致气结痰凝,上蒙清窍,引起神志失常,阴阳...
- 殷之放
- 关键词:针刺疗法
- 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临床初探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穴位贴敷组和针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针刺加穴位贴敷组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8 kPa.S/m l(P<0.05),动脉顺应性平均增加5.03 m l/kPa(P<0.05);针刺对照组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均有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7 kPa.S/m l(P<0.05),而动脉顺应性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针刺加穴位贴敷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和改善大中动脉的顺应性来实现的。
- 殷之放汪司右
- 关键词:针刺疗法穴位贴敷法高血压
- 项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观察项针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 5 6例病人随机分为项针组和针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项针组每搏心输出量平均增加 10 .13 ml/次 (P<0 .0 5 ) ,每分心输出量平均增加 0 .73 L/分 (P<0 .0 5 ) ,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 0 .0 9k Pa· s/ml(P<0 .0 1) ,动脉顺应性平均增加 6.85 ml/k Pa(P<0 .0 5 ) ;针刺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 0 .0 8k Pa· s/ml(P<0 .0 1) ,而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项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 ,其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输出量 。
- 殷之放汪司右肖达
- 关键词:项针疗法高血压针刺疗法
-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3年
- 本文观察了49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针刺风池、太冲等穴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针刺后较针刺前即刻收缩压平均降低3.2kPa(P<0.001),舒张压平均降低2.0kPa(P<0.001),外周阻力平均降低0.03kPa·s/ml(P<0.001),而动脉顺应性、每博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果表明针刺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而对大、中动脉的顺应性以及心输出量影响不大。
- 汪司右殷之放
-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疗法血液动力学
- 针刺对甲亢症垂体-甲状腺-性腺轴的调整作用
- <正>本文在国内首次较系统地观察了患者的垂体-甲状腺-性腺轴的变化,及针刺对该轴不同层次激素水平的调整作用。针刺内关、合谷、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留针2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作捻提手法,以加强针刺感应。每周三次,...
- 吴泽森何金森金舒白恒健生陈汉平桂金水郭秀兰李海洋殷之放马寄晓项坤三吴大卫何海屏李允修
- 文献传递
- 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2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实验性肺结核、慢性肾功能不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恶性肿瘤、衰老、胆色素性结石、苯中毒引起的血象异常动物病理模型制作前或同步艾灸或针刺预防处理的效果,说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抵御或削弱各种致病、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后加强针灸预防疾病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发挥它这一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 陈汉平赵粹英黄永平章健明沙立新黄诚郭尧杰居贤水张时宜翟道荡殷之放喻国雄
- 关键词:针灸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