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娜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艺术
  • 3篇翻译
  • 3篇《生活的艺术...
  • 2篇译文
  • 2篇语料
  • 2篇语料库
  • 2篇语义
  • 2篇中国文化
  • 2篇国文
  • 1篇义学
  • 1篇译者
  • 1篇游记
  • 1篇语义翻译
  • 1篇语义学
  • 1篇文化内容
  • 1篇西游记
  • 1篇显性
  • 1篇目的论
  • 1篇框架语义

机构

  • 6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武晓娜
  • 4篇张松
  • 4篇高巍

传媒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安徽商贸职业...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浅论译者的理解过程
2008年
对原文的理解是任何翻译活动的首要基础和重要环节,它不仅支配整个翻译过程,更决定了译作的质量。本文尝试运用框架语义学及翻译阐释学派的相关理论对译者在翻译中的理解过程及理解限度进行分析。
高巍张松武晓娜
关键词:译者框架语义学阐释学
《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研究,针对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西游记》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高巍武晓娜张松
关键词:文化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简析《生活的艺术》中的翻译变体被引量:3
2009年
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以译写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并获得了成功。他打破了传统翻译形式规则,灵活运用节译、摘译、编译等翻译变体,使译写完美地结合。通过对《生活的艺术》中的翻译变体进行分析,说明多样的翻译形式和灵活的翻译方法使译写能够相辅相成。林语堂先生这种英文创作形式不失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巍武晓娜张松
关键词:翻译翻译变体文化
从目的论视角探究《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是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之一,《生活的艺术》是其用英语解析中国“闲适”文化和休闲生活方式的一部力作。该书曾在西方读者中造成轰动,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该书在传承中国优质文化上的巨...
武晓娜
关键词:译文语料库中国文化
文献传递
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林语堂是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之一,《生活的艺术》是其用英语解析中国“闲适”文化和休闲生活方式的一部力作。该书曾在西方读者中造成轰动,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该书在传承中国优质文化上的巨...
武晓娜
关键词:语料库中国文化《生活的艺术》翻译标准
从显性到隐性——林语堂英译《庄子》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在英译《庄子》中,林语堂将源文精神贯穿译文始终,巧妙地突出了中国文化风采。其中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的交相辉映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本论文基于该译作语料,对林语堂的英译特色作以分析。
高巍张松武晓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