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洋参
  • 3篇人参
  • 3篇西洋参
  • 2篇药剂
  • 2篇药剂防治
  • 2篇栽培
  • 2篇枯病
  • 2篇老参地
  • 2篇病害
  • 2篇参地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淀粉
  • 1篇淀粉水解
  • 1篇药剂防治试验
  • 1篇叶枯病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施肥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延边农学院

作者

  • 7篇武侠
  • 2篇李晓红
  • 2篇郝绍卿
  • 2篇朱桂香
  • 2篇杨依军
  • 2篇赵冬梅
  • 2篇王铁生
  • 1篇邢云章
  • 1篇常维春
  • 1篇郭崇民
  • 1篇王韵秋
  • 1篇洪权春
  • 1篇赵日丰
  • 1篇赵曰丰
  • 1篇吴连举

传媒

  • 5篇特产研究
  • 1篇人参研究

年份

  • 2篇1997
  • 4篇1993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参地实行绿肥轮作后栽参的研究被引量:15
1992年
我国人参大面积生产栽培,一直沿用伐林起土栽参,每年毁林面积约1600多公顷。仅吉林省现有废弃老参地面积约45万亩之多,栽参就要砍林,参林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林区生态平衡。解决老参地再利用栽参技术,是所有栽参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朝鲜、日本采用人参与农作物轮作,
郝绍卿武侠
关键词:人参栽培
老参地栽参技术研究
郝绍卿王韵秋武侠邢云章马凤茹等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从老参地的土壤理化性状、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栽培技术及土壤营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老参地不能连作的原因,并对相关因素基本明确了适用的解决方法。老参地通过施行绿肥作物轮作、施肥改土、灭菌防病,以...
关键词:
关键词:老参地人参栽培轮作施肥
人参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人参疫病菌生长发育温度幅度是10—32℃,最适温度为25℃,病菌在 PH 值3.5—11.5之间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 PH 值6为最佳。病菌在55℃、10分钟以上,50℃、20分钟以上,45℃、40分钟可全部死亡。孔雀石绿浓度为10^(-5)—1/8×10^(-6)以上时,病原菌可以生长,而在孔雀石绿为10^(-4)以上时,病原菌不能生长。病菌利用淀粉能力强,淀粉水解指数为0.6—0.88。恶霉灵浓度为10—150ppm 时,对病原菌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液菌在 CMA、OMA 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在 V_4A,OMA 及参根汁液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卵孢子,在 PPA 和茎叶汁培养基上不产生卵孢子。光照处可使孢子囊、卵孢子的产孢量增加。人参疫病菌均为同宗配合。
吴连举杨依军武侠李晓红赵日丰
关键词:恶霉灵最适温度淀粉水解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
全文增补中
细辛新病害叶枯病及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1
1993年
细辛叶枯病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初步认定,病原菌为菌刺孢属(Mycocentrospora S P.)。该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明显降低细辛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细辛生产的发展。经1990~1992年在本溪县细辛主产区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农药里,以150倍多抗霉素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8.6%,同时细辛增产112%,种子增产69%;其次为代森锰锌,多菌灵和百菌清等药剂,也有一定防效。
隋德有周兆德武侠洪权春
关键词:细辛病害叶枯病药剂中药
西洋参新病害——丛枝病病原电镜观察
1993年
西洋参丛枝病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症状是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植株呈丛枝状;严重发病时,生长不良,甚至逐渐死亡,造成生产损失。经电镜观察,病株筛管细胞中可见有大量圆形、椭圆形和哑铃形的类菌质体,证明西洋参丛枝病的病原为类菌质体。
武侠朱桂香赵冬梅王铁生常维春
关键词:西洋参病害丛枝病病原
人参、西洋参根病的生物防治被引量:12
1997年
杨依军武侠赵曰丰
关键词:人参西洋参根病生物防治
应用10种药剂防治西洋参立枯病试验被引量:1
1993年
应用10种药剂,通过室内抑菌测验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速克灵、DTM杀菌剂对西洋参立枯病防治效果显著,相对防效均达97.5%。
赵冬梅王铁生武侠郭崇民李晓红朱桂香
关键词:西洋参立枯病药剂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