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86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n=43)与实验组(TMS+血栓通注射液,n=43),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分别为76.7%、48.8%;治疗后,实验组ADAS-Cog评分显著降低,Mo CA评分显著升高,分别为(34.52±3.51)分、(23.18±3.4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37.85±3.14)分、(20.42±3.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Fib均显著下降,而实验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分别为(3.07±0.63)g/L、(6.65±2.71)mg/L,对照组分别为(3.74±0.81)g/L、(8.12±2.25)mg/L。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降低血浆CRP、Fib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黄炎青王艳红卢爱仁檀素娟
- 关键词:脑梗死经颅磁刺激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8例确诊的PNS类型、临床特点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类型有癌性周围神经病变10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3例;亚急性小脑变性2例;边缘性脑炎1例;皮肌炎和自主神经病1例。18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肺癌12例,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胃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各1例。结论癌性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PNS,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对高度怀疑PNS者,应密切观察和随访。
- 檀素娟张振宙王艳红王海军
-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方医院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相关危险因素及LA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内蒙古北方重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头颅MRI+MRA的患者185例,分为脑白质疏松组(LA组)和非脑...
- 檀素娟张振宙陈仁智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
- Dieulafoy病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Dieulafoy病是指消化道恒径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胃近端。1884年Gallard首次报道了Dieulafoy病,于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Georges Dieulafoy命名。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既往病死率较高。我们检索了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共收集了关于本病的论文共814篇,其中1994年以前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而国外报道的较多,从1994年以后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原因主要与近几年由于对消化道出血病变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致使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病死率较前比也明显下降。本文就结合所检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展加以简述。
- 张振宙赵风兰檀素娟
- 关键词:DIEULAFOY病诊治消化道出血数字图书馆外科医生急诊内镜
- 胃铋镁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含胃铋镁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8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且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2次/日,每次服埃索美拉唑20mg/次、克拉霉索50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胃铋镁3.0g,3次/日,疗程14天。对照组2次/日,每次服埃索美拉唑20mg/次、克拉霉索50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疗程14天。治疗结束后停上述药物30天,30天后做14C呼气试验复查Hp,同时记录和分析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9.4%,对照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3%和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含胃铋镁的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明显高于标准三联。
- 张振宙檀素娟王柳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脑梗死30例分析
- 2014年
- 目的:为了解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脑梗死特征。方法: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脑梗死患者共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梗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脑桥梗死12例,小脑梗死11例,延髓梗死3例,丘脑梗死4例,中脑梗死2例,大脑中动脉梗死2例,一侧大脑半球梗死1例,分水岭梗死1例。结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因有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导致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 陈仁智檀素娟闫宏亮
- 关键词:胚胎性大脑后动脉脑梗死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放射性颈动脉狭窄2例报告
- 2013年
- 2009年6~12月,我们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例放射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陈仁智檀素娟闫宏亮李素青薄晓霞焦立群
-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狭窄放射性
- 方医院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相关危险因素及LA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内蒙古北方重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头颅MRI+MRA的患者185例,分为脑白质疏松组(LA组)和非脑...
- 檀素娟张振宙陈仁智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
- 文献传递
-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在后循环缺血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情况及其血流流速在后循环缺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1.5T或3.0TMRA证实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住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头晕等症状门诊就诊、头颅MRA显示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且基底动脉发育正常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对象的基底动脉直径在MRA原始图像上使用MR扫描仪自带VolumeView软件远、中、近三段中点截面进行测量;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并对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98±0.20)mm、(3.40±0.47)mm,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分别为(36.0±5.6)cm/s、(56.0±7.0)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2、-14.788,P值均〈0.叭);观察组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20.0%(8/40),高于对照组的1.9%(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8,P〈0.05)。结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导致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致使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升高,为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 陈仁智檀素娟闫宏亮赵美萍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做好健康体检工作的探索与分析
- 2009年
- 我院自1992年开始开展健康体检,已经累计为各企事业单位十余万员工进行了各层次的健康体检,随着体检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壮大,我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健康体检体系,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现结合体检工作内容,总结经验及体会如下。
- 王海军朱双利于桂霞檀素娟张振宙
- 关键词: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