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 作品数:9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起搏器术后早期出现传出阻滞一例 2008年 传出阻滞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电极和心肌界面间有瘢痕组织形成,致使起搏阈值升高,发生间歇性起搏不良甚至永久性起搏不良的现象。但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心内膜测定的R波高度也正常。传出阻滞多见于术后数周至数月,术后早期发生者很少见,需要与起搏器电极微脱位、心肌穿孔等鉴别。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安装数量的增加,此病有增加的趋势。本病例出现于术后第5天,是很少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杨水祥 梁雅 唐建春 王佐岩 魏晓菲 武鑫玲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术后早期 瘢痕组织形成 心肌穿孔 起搏器安装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n=31)和非高龄组(<70岁,n=34),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48h和30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和猝死)、出血事件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77%)高于非高龄组(35%,P<0.01);PCI术后48h及30d,两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病例。术后48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术后30d,高龄组有1例发生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非高龄组有2例发生心绞痛,无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高龄组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大便化验潜血阳性;非高龄组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术后30d,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总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 杨水祥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新型国产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应用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评价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应用国产新型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29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封堵器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主要的观察指标为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主要血管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器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5.2±4.7)minvs(15.1±12.6)min,(187.4±125.6)minvs(324.8±212.4)min(P<0.001),但其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或治疗的患者术后可以立即撤出鞘管应用国产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相比,前者可以显著地缩短止血及制动时间而不增加血管并发症。 彭建军 任利辉 贾凯英 梁雅 叶慧明 雷利成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止血技术 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瓣膜损害一例 2008年 1临床资料
1.1病史患者,女性,4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10余年来反复发生胸闷、气短,多于着凉感冒时诱发,活动后加重,时有咳嗽咳痰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次住院治疗,规律服用地高辛、利尿剂、扩管药物。2周前着凉后胸闷、喘憋加重,不能平卧休息,自服消心痛、地高辛、博苏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遂入院就诊。 武鑫玲 梁雅 杨水祥关键词:心脏瓣膜损害 风湿性关节炎 阵发性呼吸困难 反复胸闷 不能平卧 地高辛 胡桃夹食管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 2007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主因阵发性咽部紧缩感1个月于2005-12-05入院。1个月前做家务时突发咽部紧缩感,伴后背不适,无大汗,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吞咽困难,含服速效救心丸约10 min 后症状缓解,以后反复发作,多在活动时出现,有时与弯腰动作有关,有时夜间发作,症状发作频繁,每日4~5次。此次发作以"不稳定性心绞痛"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关键词:食管源性胸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速效救心丸 胡桃 症状缓解 非心源性胸痛 曲美他嗪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曲美他嗪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共入选138例直接PCI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为曲美他嗪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术后1h顿服60mg曲美他嗪,继之以20mg,3次/d,口服1周。对照组不应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出院后30d-,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后30d和6个月的MACE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3%比16.2%(P〉0.05);21.4%比19.1%(P〉0.05)。治疗组30d和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8)%比(45±7)%;(56±7)%比(49±8)%,(P均〈0.01)。结论曲美他嗪对直接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30d和6个月的MACE无影响,但是可以改善其30d和6个月的心功能。 彭建军 马志敏 任文林 任利辉 雷利成 梁雅关键词:心肌梗死 曲美他嗪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 杨水祥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心电图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的误判1例 2008年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杨水祥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人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31例... 雷力成 彭建军 梁雅 杨诺 唐建春 王佐岩 杨水祥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