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晓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年轻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年轻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年轻志愿者216名,年龄18-40岁,TSH水平在正常范围(0.3-4.5mU/L)。以TSH>2.5mU/L作为上界参考值,分为高TSH组(A组,TSH 2.6-4.5mU/L,59例)和低TSH组(B组,TSH 0.3-2.5mU/L,157例)。分析两组患者TS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A组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B组(13.6%vs.3.2%、23.7%vs.12.7%和11.9%vs.3.2%)(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TSH处于正常范围的健康年轻人群,TSH>2.5mU/L的个体应常规评估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
- 蒋荣张久丹张倩倩柏晓勇刘隽卢斌杜宏
- 关键词:促甲状腺素代谢综合征年轻人
- 大黄酸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影响的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大黄酸(Rhein)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单纯HUVECs组、单纯TNF-α40ng/ml(TNF-α)组、Rhein100μg/ml+TNF-α40ng/ml(Rhein100)组、Rhein 50μg/ml+TNF-α40ng/ml(Rhein50)组、Rhein 10μg/ml+TNF-α40ng/ml(Rhein10)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HUVECs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和HUVECs的黏附性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结果与TNF-α组比较,Rhein100、Rhein50、Rhein10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2.88±0.04)vs(1.27±0.32),(1.28±0.17),(1.32±0.25),P<0.05或P<0.01];Rhein100和Rhein50组ICAM-1mRNA的水平下降[(2.12±0.24)vs(1.19±0.17),(1.26±0.23),P<0.05或P<0.01];在黏附性实验中,Rhein100组HUVECs所黏附的单核细胞数目下降[(1.28±0.07)vs(1.07±0.14),P<0.01]。结论Rhein能抑制TNF-α所诱导的HUVECs的I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Rhein对HUVECs的保护机制之一。
- 蒋荣张倩倩张久丹卢斌臧璞刘隽柏晓勇杜宏
- 关键词:大黄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
- 甲状腺钙化灶对恶性结节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文中旨在研究甲状腺结节钙化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率。方法对比247例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发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24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200例(80.97%),恶性病变47例(19.03%)。良性结节钙化率23.0%(46/200),恶性结节钙化率59.6%(28/47),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4.261,P<0.001);良性结节中微钙化发生率为9.5%,恶性结节微钙化发生率为46.8%,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8.101,P<0.001)。结论甲状腺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 柏晓勇王坚
- 关键词:超声恶性结节
-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腹部脂肪分布特点及与代谢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腹部脂肪分布特点及与代谢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年龄60~80岁的2型糖尿病病人168例,采用双重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将体质量指数(BMI)<24,VFA<100 cm2病人分为A组;BMI<24,VFA≥100 cm2病人为B组;BMI≥24,VFA<100 cm2病人为C组;BMI≥24,VFA≥100 cm2病人为D组,分析VFA与代谢性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组合并高血压病史最长,血尿酸(UA)水平最高,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较A组和C组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UA、甘油三酯(TG)、FINS及2h 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VFA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VFA呈负相关(r=-0.36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FA为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42,P=0.048)。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腹部内脏脂肪蓄积普遍存在,内脏脂肪蓄积与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增加代谢紊乱风险。
- 雷海燕滕磊柏晓勇叶小珍王瑞风王扬天邵加庆
-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
-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14年
-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测定33例初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和37例Graves病患者的血清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亚急性甲状腺炎组的血清CRP水平较Graves病组更高(P〈0.01)。CRP的最佳诊断界点为7.14mg/L,且血清CRP与ESR水平显著相关(r=0.630,P〈0.01)。当亚急性甲状腺炎与Graves病鉴别有困难时,可考虑将血清CRP作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志物。
- 崔焕焕李艳玲卢斌彭丽许一新王扬天李洁柏晓勇王坚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格雷夫斯病亚急性甲状腺炎
- 西格列汀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和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3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胰岛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同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 许一新柏晓勇彭丽李洁卢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
- 白癜风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成年白癜风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60例成年白癜风患者(A组)和60例正常人(B组)的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并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血清甲状腺抗体的阳性率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8.3%vs.1.7%)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比例(8.3%vs.0)均增加(P<0.05);血清TPOAb水平与白癜风患者的性别及病程有明显相关性,与发病年龄、白癜风类型及活动性无明显关联性。结论白癜风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以期尽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 张久丹李洁许一新陈晔柏晓勇刘隽卢斌王扬天王坚
- 关键词:白癜风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抗体
- 胃旁路术与饮食干预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 2011年
- 胃旁路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体质量。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胃旁路术较单纯饮食控制后体质量同等下降的患者能带来更好的血糖控制,其代谢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 柏晓勇王坚
- 关键词:胃旁路术肥胖糖尿病饮食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代谢机制
- 胃旁路术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 2011年
- 一般认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介导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既往研究表明,胃旁路术可改善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然而,胃旁路术对非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有人推测,胃旁路术治疗可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但仍低于偏瘦者。
- 柏晓勇王坚
- 关键词:胰岛素敏感性胃旁路术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肥胖人群脂肪组织非糖尿病
- 霉酚酸酯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目前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文中比较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和泼尼松对活动性TAO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后定期随访的40例活动性TAO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MMF组(n=22)和泼尼松组(n=18),疗程共12周。疗效评定采取临床活动性评分及TAO分级变化进行综合评定。对于治疗12周后单用泼尼松无效及眼病复发者采用MMF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结果 1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发现,MMF组22例患者中1例(4.5%)显效,18例(81.8%)有效,3例(13.6%)无效;泼尼松组18例患者中1例(5.6%)显效,9例(50%)有效,7例(38.9%)无效,1例(5.6%)加重。MMF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6.4%,高于泼尼松组的55.6%(P<0.05)。治疗后2组活动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下降幅度MMF组大于泼尼松组[(1.09±0.68)vs(0.67±0.91),P<0.05]。泼尼松组中3例(16.7%)胃部不适,2例(11.1%)月经紊乱;MMF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者。治疗12周后发现3例单用泼尼松治疗无效者,且2组各1例的眼病复发者采用MMF与泼尼松联合治疗后突眼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MMF治疗TAO疗效优于泼尼松,且不良反应较少。联合治疗对单药治疗无效者及复发者有效。
- 胡潇豪叶小珍柏晓勇卢斌彭丽李洁许一新王燕燕王坚
-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免疫治疗霉酚酸酯泼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