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院

作品数:56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关节
  • 12篇关节置换
  • 11篇微创
  • 10篇手术
  • 9篇腰椎
  • 9篇置换术
  • 8篇骨折
  • 7篇入路
  • 7篇术后
  • 7篇疗效
  • 6篇前路
  • 6篇髋关节
  • 6篇膝关节
  • 6篇膝关节置换
  • 5篇切除
  • 5篇全膝关节
  • 5篇全髋
  • 5篇全髋关节
  • 5篇内固定
  • 4篇置换术后

机构

  • 44篇福建省立医院
  • 1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威海卫人民医...

作者

  • 56篇林院
  • 51篇徐杰
  • 30篇罗奋棋
  • 14篇周仕国
  • 12篇郑武
  • 6篇刘春华
  • 4篇郑武
  • 4篇吴世强
  • 2篇尹晓明
  • 2篇黄惠梅
  • 1篇朱希田
  • 1篇李仁斌
  • 1篇陈敬煌
  • 1篇俞云龙
  • 1篇施能木
  • 1篇陈锋

传媒

  • 8篇福建医药杂志
  • 6篇中外医学研究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5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21例,其中AndersonII型齿状突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1例,新鲜骨折3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6例。结果21例共置入螺钉82枚。其中有1例6岁儿童在寰椎后弓上2个挂钩。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JOA评分14—17分。平均14.8分。无感染,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1例植骨者术后随访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再经后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融合:小儿亦可行该术式。
徐杰陈敬煌周仕国林院罗奋棋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弓根钉内固定
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
本发明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腰椎前路手术用维持椎间隙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块,撑开块上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相邻的定位腔,还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有与定位腔适配的定位块,套筒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位于定...
徐杰宋超林院郑武肖毓华郑益新俞云龙田建平
文献传递
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例患者(30髋)临床资料(DAA组),并与同期的25例患者(33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Harris评分(HHS).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获7~31个月的随访,DAA组平均22.8个月,PLA组平均24.0个月.PLA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小于DAA组患者[(49.3±5.7)min和(70.3±6.2)min,t=12.22,P=0.00],而住院时间大于DAA组[(7.8±1.5)d和(5.6±1.3)d,t=-5.40,P=0.00];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47.9)ml和(189.6±48.7)ml,t=1.18,P=0.24].VAS和HHS评分两组(48例)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DAA组的VAS、HHS评分均优于PL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VAS和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余博飞林俊逸罗奋棋林院徐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微创性
一种前路髋关节置换术用拉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路髋关节置换术用拉钩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座、升降台、升降杆、拉钩件,升降台内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杆升降的齿轮千斤顶;拉钩件包括竖直杆、水平杆以及弯钩体,...
徐杰林院许逸洋罗奋棋俞国雨罗骏
文献传递
微小RNA-543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543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存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大鼠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特殊处理,研究组大鼠接受关节内侧副韧带切断术,构建建立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采用PCR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软骨组织的microRNA-543表达水平。对大鼠正常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分离,10ng/L的IL-1β培养24h形成体外OA模拟状态,使用miR-543mimics进行转染,观察分析miR-543过表达对IL-1β诱导条件下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大鼠的软骨组织中miR-54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543mimics转染后软骨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IL-1β诱导处理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miR-543mimics转染后IL-1β诱导处理过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P<0.05)。miR-543mimics转染细胞MDM4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kt1和Bcl-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IL-1β诱导处理后的软骨细胞MDM4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t1和Bcl-2mRNA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miR-543mimics转染后,IL-1β诱导处理过的软骨细胞MDM4、Akt1和Bcl-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够得到显著缓解(P<0.05)。结论:OA大鼠的软骨组织miR-543表达会显著下降,通过miR-543mimics转染促进miR-543表达上调,能够使软骨细胞的增殖得到提升,加之对MDM4、Akt1、Bcl-2表达的影响,能够有效对抗IL-1β诱导引发的软骨细胞损伤。
罗奋棋林院徐杰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细胞凋亡
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单节段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获7~29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前腿痛VAS评分为(6.31±1.69)分,术后1周为(2.35±1.32)分,末次随访为(1.98±2.01)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评分:优17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充分,安全有效,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林院郑武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性
颈前路显微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
目的:颈椎病外科治疗可通过前路或后路手术来进行。术式包括多节段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椎板切除术和椎管成形术。由于在多数患者中与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症状有很大关系的骨性病变位于脊髓前方,因此越来越多地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术。显微外科...
徐杰尹晓明周仕国林院
关键词:颈前路植骨融合椎体次全切除颈椎病
文献传递
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由金属橡胶材料制成,融合器本体呈椭圆形,融合器本体设有多种倾角和长度型号,融合器本体包括前侧和后侧,前侧的高度高于后侧的高度,...
郑益新徐杰任志英林院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天内是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病因、性别、年龄、BMI、既往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是否输血、畸形矫正程度(DDC)、术后血红蛋白、术后清蛋白对TKA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结果 587例患者术后30d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37例(6.3%)。类风湿性关节炎、超重(BMI>25kg/m2)、畸形矫正程度>20°、输血以及术后清蛋白≤30g/L是初次TKA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超重、输血、术后清蛋白低以及畸形矫正程度高的初次TKA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风险高,术后对这部分患者需予以特殊关注。
许逸洋徐杰林院罗奋棋俞国雨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切口并发症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36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36例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结果36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其中3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个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能保全正常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林院徐杰周仕国罗奋棋吴世强
关键词:神经鞘瘤周围神经显微手术电生理监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