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实训教学模式在长学制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7
- 2023年
-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涉及多专业、多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它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是临床医生,属于复合型人才。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临床思维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突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2]。对于医学院校长学制的学生.
- 林英周航宇郭楠王玫杨曦明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临床思维实训教学模式长学制
- 凝血四项、vWF、抗Xa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西黄丸治疗晚期胃癌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vWF、抗Xa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西黄丸治疗晚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黄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WF、抗Xa、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及不良反应,并统计对比两组病例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抗Xa、APTT、TT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vWF、FIB、D-D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vWF、抗Xa、APTT、TT、FIB、D-D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用于西黄丸治疗晚期胃癌效果的监测,西黄丸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生存预后,这与其抗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有关。
- 杨琦王斌栗晓彬张泽李洪敏刘扬宋天佳林英
- 关键词:西黄丸晚期胃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四项
- 3432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微生物VITEK32鉴定分析仪及相关鉴定卡对全年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LIS系统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5月1日~2011年4月30日笔者所在医院共分离病原菌3432株(真菌除外),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27株,占73.6%,革兰阳性球菌905株,占26.4%。前5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05株(23.5%)、大肠埃希菌610株(17.8%)、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401株(11.7%)、金黄色葡萄球菌330株(9.6%)、肺炎克雷伯菌272株(7.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8.0%和24.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和77.8%。VRE的比例较高,占肠球菌属的21.5%。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定期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 林英李亚娜陶庆春杨会敏
-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抗生素耐药情况
- 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3年
-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因,每年有超过185万病例被发现,85万人死亡[1]。结直肠癌初期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多数病例是在癌症晚期才被确诊,有效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印迹实验、免疫组化实验来探究ATP5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林英李时孟岳斯琦杨琦
- 关键词:癌症晚期表达及意义结直肠癌发病机制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肺炎炎症“瀑布效应”的发生机理与扶正解毒化瘀方的治疗被引量:17
- 2018年
-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具有检出率高、耐药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临床医学抗感染领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亟待解决。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核心机制之一在于脂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激发炎症"瀑布效应",可导致脓毒症,甚至脓毒性休克。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的范畴,"正气亏虚、热邪炽盛,毒瘀互结"的病机贯穿在风温肺热病的始终。我院热病课题组发现扶正解毒化瘀方切合这一病机,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该治法方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损伤、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延缓或抑制甚至可能逆转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抗生素协同抑菌等有关。
- 徐红日马洁常桂娇姚兴伟马林沁王兰赵世同林英刘国星王玉婷王红平韩思维王成祥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 1515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为重点区域的防控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WHONET 5.6和SPSS 26软件对数据进行菌株分离情况、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及耐药情况的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7621株,其中PA占19.88%共1515株,占比连续4年下降。主要分布于周围血管科512株(33.8%)和重症监护病房447株(29.5%)。骨科和脑病科呈上升趋势,急诊监护病房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于呼吸道830株(54.79%),脓液及分泌物580株(38.28%),尿液73株(4.82%),及其他标本32株(2.11%)。除其他标本类型外,各标本类型在不同年度间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左氧氟沙星48.19%、亚胺培南46.82%、氨曲南46.05%、美罗培南40.44%、环丙沙星33.89%、头孢他啶28.81%、头孢吡肟28.34%、哌拉西林26.9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90%和庆大霉素10.92%。其中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周围血管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虽然其检出率以及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耐药监测网(CARSS)发布的同期数据,因此仍需加强重点科室感染管理以及抗菌药物监测。
- 杨玉婷马婧涵周航宇林英刘月红贾悦姚兴伟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黄芩消除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质粒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抑菌及质粒消除作用。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得黄芩、亚胺培南对CRKP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质粒消除试验测定黄芩对CRKP的质粒消除率;用质谱检测系统对质粒消除菌株的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discagar diffusion method,K-B法)确认消除子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用碳青霉烯灭活试验/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eCIM)确认消除子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用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消除子是否携带blaKPC基因。结果黄芩对CRKP的MIC值为6.25mg/mL,在24、48、72h的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0.3%、1%;消除子经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mCIM/eCIM实验阴性,PCR未检测到blaKPC基因。结论黄芩对CRKP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及质粒消除作用。
- 马婧涵林英何洪杨玉婷刘月红贾悦刘爱禹姚兴伟
- 关键词:黄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碳青霉烯酶质粒消除
- 联合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普雷沃氏菌致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分析普雷沃菌(Prevotella)致肺脓肿鉴定诊断和治疗思路。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例肺脓肿患者,经厌氧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Autof ms1000、16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基因序列分析、胸腔脓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明确病原菌,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Autof ms1000鉴定菌株为普雷沃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解肝素普雷沃菌(NR044633.1)98.517%,mNGS明确病原菌为普雷沃氏菌属26%,梭杆菌属13%,棒杆菌属7%。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3 g联合奥硝唑0.5 g/d二次静点抗感染,症状明显好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复查胸部CT右下肺高密度影基本吸收。结论普雷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厌氧菌,多发生在机会性感染,易误诊漏诊,建议尽早进行mNGS明确病原体。经典微生物培养联合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可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精准抗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林英何洪杨琦姚兴伟马婧涵杨玉婷刘月红贾悦李长安
- 关键词:肺脓肿
- 蟾酥醇提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孢他啶时的最小抑菌浓度;蟾酥醇提物干预前后用实时荧光反转录PCR检测MDRPA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mexB、mexR、oprM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蟾酥醇提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是6.25 mg/mL。蟾酥醇提物联合头孢他啶的联合指数低于1,两药联合应用时存在相加作用。随蟾酥醇提物浓度升高,MDRPA外排泵MexAB-OprM的mexB、oprM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exR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蟾酥醇提物通过抑制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提高MDRPA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 周鸿威王成祥吕思缘林英张悦刘国星李磊王玉婷郭雨菲薛贝于会勇
-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肉汤稀释法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对病情的评估意义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IL-10水平对其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老年人47例为对照组,取同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7例为观察组,两组均开展TNF-α、IL-8及IL-10水平检验,并对比结果,再对观察组不同心脏功能及接受对症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水平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方面,TNF-α、IL-8水平Ⅳ级>Ⅲ级>Ⅱ级,而IL-10Ⅳ级<Ⅲ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更低,IL-10相较治疗前明显更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确实存在TNF-α、IL-8升高状态,IL-10指标显著降低,且心功能分级与TNF-α、IL-8水平为正比关系,与IL-10水平为反比关系,临床可依据此3项指标进行病情评估。
- 杨琦林英李慧萍常桂娇栗晓彬郭楠
- 关键词:心力衰竭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