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评估被引量:6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大面积脑梗塞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物理疗法,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B评分(Fugl Meyer Balance)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FMB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评分、FMB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可以以FMA与FMB量化评估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
- 林艳
-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梗死
-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尿酸( 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结果分为无斑块组37例、稳定斑块组5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测定三组血清Hcy和UA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Hcy和UA水平分别为(15.92±2.52)μmol/L 和(294.85±25.52)μmol/L,均高于无斑块组( t =7.33、6.89,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Hcy和UA水平分别为(23.17±3.82)μmol/L和(388.57±26.61)μmol/L,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t=9.82、10.02、6.90、7.12,均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Hcy和UA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
- 林艳常振红
- 关键词:脑梗死半胱氨酸尿酸动脉粥样硬化
- 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血管狭窄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分析2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检查结果分为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组89例和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200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研究组89例中,男性67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5±13.0)岁(28~67岁);对照组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平均年龄(65±12.0)岁(56~79岁)。两组的年龄构成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脉狭窄的分布:研究组89例患者中,有血管狭窄25例,颅内狭窄21例(23.60%),颅外4例(4.49%)。对照组200例中,有血管狭窄200例,颅内狭窄61例(30.50%),颅外狭窄139例(69.50%)。两组动脉狭窄数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发病时NIHSS及BI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的NIHSS和BI评分两组统计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早;血管狭窄人数不多,且以颅内段狭窄多见,这类患者发病症状轻,预后较好。
- 段丽君常振红程丽坤张晓哲武海华林艳王俊辉夏建新司丽明
- 关键词:血管狭窄NIHSS
-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联用运动疗法,比较2组远期功能状况。结果随访时,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改善(P<0.05),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功能预后。
- 王占想林艳毕俊忠徐士军董晓柳张秀清
-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梗死预后
- 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取空腹12小时以上血清,生化分析仪动力法测定,比较两组的血胆红素(TBIL)、尿酸(UA)、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结果:两组ALT、r-GT、CH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UA、TG、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其发生TBIL、UA、CHO、TG与有关。
- 常振红林艳
- 关键词:脑梗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尿酸
- 138例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观察
- 2014年
- 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合蒙特利尔( Mo-CA)认知评估量表测评结果,为急性深穿支脑梗死导致痴呆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指标,对预防血管性痴呆( VD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38例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进行P300的潜伏期、波幅和MoCA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分数的统计,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估急性深穿支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 段丽君常振红程丽坤林艳司丽明
-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穿支急性功能观血管性痴呆
- 急性深穿支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皮层认知功能状态
- 段丽君常振红程丽坤林艳王俊辉
- 该研究证实了利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评分量表测验。急性深穿支脑梗死后,P300的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提示皮层功能减低。皮层血流量减少。利用颈动脉彩超和MRA检查病人的颅内颅外段血管狭窄情况,及进行NIHSS国...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高尿酸血症基因治疗
-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NIHSS评分分为PMD组和NPM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梗死模式差异,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高脂血症、LDL-C、基线NIHSS评分、内分水岭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N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显著相关性,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
- 林艳王俊辉程丽坤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