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8篇成像
  • 4篇乳腺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加权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全身
  • 3篇全身弥散加权...
  • 3篇磁共振全身弥...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造影
  • 2篇乳腺疾病
  • 2篇乳腺疾病诊断

机构

  • 21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1篇林志军
  • 13篇魏亚军
  • 12篇周灵辉
  • 6篇杨三保
  • 5篇贺小宁
  • 5篇张伟
  • 5篇杜鹃
  • 4篇杜娟
  • 3篇王婉
  • 2篇贺晓宁
  • 2篇李元昕
  • 2篇梁琰
  • 1篇朱绍成
  • 1篇潘华
  • 1篇王丽英
  • 1篇杨清波
  • 1篇张明
  • 1篇张伟
  • 1篇杨戈
  • 1篇李武强

传媒

  • 6篇第四届全国磁...
  • 5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肿瘤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91例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均于我院接受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35,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良性组(n=56,病理证实为卵巢良性肿瘤),分析两组影像特点、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_e)]、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分期患者上述指标,分析定量参数、ADC区分良恶性卵巢肿瘤的效能。结果良性组K^(trans)、K_(ep)、V_e低于对照组,而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组以Ⅰ型(流入型)为主,恶性组以Ⅲ型(流出型)为主;随FIGO分期增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K^(trans)、K_(ep)、V_e增加,ADC值下降(P<0.05);定量参数中,K^(trans)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AUC值、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大,ADC、K_(ep)次之,V_e最小,ADC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最高。结论 MRI定量参数为常规MRI诊断卵巢肿瘤、准确进行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可为医师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帮助。
林志军
关键词:卵巢肿瘤MRI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CT、MRI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PCNSL的CT、MRI和病理资料。结果 118例共26个病灶,位于基底节区6个、胼胝体5个、丘脑5个、脑室旁深部白质6个、大脑半球浅部4个。14例呈团块结节状,4例呈蝴蝶状;6例水肿明显,12例水肿较轻。2CT平扫6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3MR平扫T1WI 14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4例,等或稍低信号4例;D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周围强化较明显呈"环征",4例呈"蝴蝶状",6例呈"握拳征",2例呈"尖角征",2例呈类圆形。8例行1H-MRS检查,均出现NAA峰不同程度减低,Cho峰明显升高,7例Lip峰明显升高,4例出现Lac峰。结论 PCNSL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CT及MRI征象,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魏亚军林志军杜娟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使用美国GE signa HDe1.5T 超导型MR 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 线圈,进行全身扫描,对26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林志军
MR诊断颅骨板障表皮样瘤一例
林志军杨三保魏亚军周灵辉张伟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使用美国GEsignaHDe1.5T超导型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进行全身扫描,对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b=800s/mm的DWI扫描序列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背景抑制、3D-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得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经过三维图像旋转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及对病变ADC值测定,肿瘤病灶及转移灶均清晰显示。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磁共振全身弥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是筛查恶性肿瘤可行、可信的检查手段,对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减缓与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价值。
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杜鹃张伟贺小宁
关键词:磁共振恶性肿瘤
浅谈磁共振乳腺检查的质量控制
林志军
VCTDSA联合MRI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观察
2019年
目的:探究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磁共振(MRI)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分析联合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VCTDSA与MRI检测不同部位及大小动脉瘤,分析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诊断效能。结果:58例采用手术病理检查共检出动脉瘤76个,采用VCTDSA检出动脉瘤74个,诊断准确率为94.74%,误诊率为2.63%,漏诊率为2.63%;MRI检出动脉瘤70个,诊断准确率为86.84%,误诊率为5.26%,漏诊率为7.89%;联合诊断检出动脉瘤76个,诊断准确率为100%,联合诊断准确率与VCT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MRI检查方法比较准确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TDSA联合MRI诊断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两种检测方法相互弥补,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林志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磁共振
应用轴向负荷MRI检查对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效果。方法:5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治疗,在3~8个月随访复查过程中,应用腰椎轴向负荷MRI检查观察治疗后纤维环回缩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加用轴向负荷MRI检查能够充分证实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能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杨三保朱绍成张明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李武强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化学松解术MRI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 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 公司HDe 1.5T 磁共振机配备8 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
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王婉杜娟李元昕贺晓宁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应用1.5TMRI常规序列及MRA诊断的价值探析
2019年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6例疑似SAE患者1.5TMRI常规序列、MRA检查资料,分别与磁共振波普成像(MRS)结果比较,探究其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正确89例(83.96%),漏诊3例(2.83%),误诊14例(13.21%);MRA诊断正确103例(97.1 7%),漏诊1例(0.94%),误诊2例(1.89%)。MRI与MRA诊断SAE的特异度(75.00%vs25.00%)、阳性预测值(99.01%vs9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A诊断SAE的灵敏度(98.04%vs86.27%)、阴性预测值(60.00%vs6.67%)及准确率(97.17%vs83.96%)均高于MRI(P<0.05)。结论:1.5TMRI常规序列对SAE的诊断效果不及MRA检查,但2者联合诊断可综合评估患者脑血管及脑实质变化情况情况,对后续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林志军
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